7月21日,两周一次的河南大学X+医学学科交叉午茶会(X+Medicine Interdisciplinary Biweekly Seminar,HENU)在曾宪梓楼二楼学术报告厅如期举办,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材料学院副院长、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白锋教授作“卟啉可控自组装及其应用”学术报告。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杨文胜教授、化学化工学院省特聘教授赵俊伟、药学院省特聘教授宋仕永应邀与谈。来自基础医学院、药学院、材料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30余位跨学科专业的学者在线下会场参加研讨。
报告中,白锋系统介绍了其课题组发展的微乳辅助@介相转移和酸碱中和@胶束限域两种卟啉可控自组装方法,对两种方法的具体策略、适用范围和目前已经合成的系列不同形貌、组份、结构的卟啉组装体进行了详细讲解。白锋介绍,在合成组装体的基础上,课题组已完成将卟啉组装体应用于可见光光催化及纳米生物诊疗应用。他认为,卟啉组装体由于其长程有序的堆积结构,具有远超单分子的光学活性和稳定性。随后,白锋从转化医学的角度,详细介绍了卟啉组装体在光动力治疗、光动力杀死耐药菌、光热诱导化疗药物释放治疗肿瘤领域的前沿应用,以及组装体实现近红外光热、近红外二区成像、近红外光动力治疗的潜在应用。
主题报告后,杨文胜教授进行了精彩点评。他表示,组装体的构筑与最终性能间目前还缺少一个明确的纽带——“性质”,建议白锋多从组装体的基础性质出发,重点围绕组装体的吸收谱图以及超快光谱动力学等基础性质,深入理解和设计组装体分子堆积方式和性能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相应的科学问题及实际应用的出口问题。
三位与谈人和化学化工学院李明雪、刘山虎,基础医学院李霞、黄永伟、刘广超,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李秋叶、彭李超、张琳、赵彦保,生命科学学院王彦明、魏建设、张表,药学院蒲晓辉,材料学院姚晰、鞠婕等从纳米材料的性能、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及临床转化前景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学术氛围浓厚。
白锋教授会后表示,在与大家的交流中获益良多,进一步了解了纳米制剂在临床转化中的目前需求及关键难点,也与部分老师碰撞出了火花,发现了新的合作点。尤其是杨文胜老师的建议,切中目前研究的关键,对进一步认识卟啉组装的过程,理解组装结构与最终性能的科学联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今后的研究中一定要加强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进一步深入该方面的研究,力争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
白锋,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河南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卟啉可控自组装及其在光催化、纳米生物领域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尤其在卟啉纳米组装体在光动力、光热、纳米酶催化、近红外诊疗等方面的应用有深入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部级重点项目4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Chem Rev., Adv. Mater.,Nano Letters,Angew,ACS Nano等影响因子10.0以上的期刊发表论文17篇,引用2000余次。先后获得具有“科技创新奥斯卡”美誉的R&D 100 Awards奖、河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先后获得河南省中原千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河南省科学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第十八届“五四”青年奖章,河南省“师带徒”标兵,开封市优秀教师,开封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等一系列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