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资讯

“黄河文明探秘”暨“清明上河图”跨学科知识图谱研学活动在我校举行

作者:李瀚源 刘亚杰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马洁

4月13日至14日,“黄河文明探秘”暨“清明上河图”跨学科知识图谱研学活动在我校明伦校区举行。本次研学营活动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文化的重要论述,推动文化自信自强,同时探索“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由“中国文化教学与实践”虚拟教研室和大学外语教研部共同主办。来自全国高校的4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研学活动。

4月13日上午,研学营活动在明伦校区开幕。第一站研学营活动主办方景德镇陶瓷大学外国语学院将营旗转授给河南大学大学外语教研部;河南大学课程中心副主任郝兆杰致欢迎辞;东华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周书民、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主任叶长盛为主旨报告人颁发了指导专家“聘书”。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王馥芳教授带来了“清明上河图”跨学科知识图谱探究的讲座。王馥芳教授首先从权力的角度思考了“清明上河图”知识图谱的跨学科创建问题,从话语构建方式和权力权重等方面开展了“清明上河图”的认知解析。随后基于其广阔的学术视野从多学科维度展开了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跨学科思考。最后,从哲学的角度指出,“清明上河图”是民族“存在之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的郭尚兴教授进行了主题为“中国文化核心术语翻译教学”的讲座,郭尚兴教授基于中国文化术语特征的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建构起中国文化术语翻译的方法论——历史文化语用学。在此方法论的指导下,中国文化术语的英译应根据义理,译出差异义;根据语境,译出语用义;根据义场,译出关联义;根据义流,译出“当下”义。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侯卫东副教授开展了以“黄河文化成就中华文明庚续不辍”为题的讲座,他借助丰富的考古文献,层层递进地论证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主根主脉,具有百折不挠的韧性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成就了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连续性。上午的讲座结束后,研学师生参观了河南大学校史馆,感受了这座百年学府的厚重历史和文化底蕴。

下午的研学活动围绕“清明上河图”跨学科知识图谱展开。浙江大学骆蓉副教授以“盛世汴梁百科大宋”为题,从历史学、社会学和艺术学角度展开了对《清明上河图》跨学科研究。河南大学大学外语教研部杨剑波主任以“清明长卷话丹青”为题,从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角度对国家级一流精品课程“黄河文明探秘”的教学案例进行了全面分享。河南大学美术学院李韬副教授则从美学精神的角度对《清明上河图》进行了深入探析。景德镇陶瓷大学余孝平教授的汇报以“满街坐摊设香饮随客呷啜不离瓷”为题,对《清明上河图》的饮子瓷用具以及其中蕴含的宋人温情进行了深入探讨。河南大学留学生刘汴京(中文名)用流利的汉语满含深情地分享了他与中华文化尤其是宋文化的奇妙缘分,并凭借一段字正腔圆的豫剧《铡美案》赢得了满堂掌声。

交流结束后,研学营参观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王素花汴绣展馆和汴京灯笼张展馆,到开封市博物馆进行了现场学习。

此次研学营活动不仅让老师们深刻领略了黄河文明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跨学科学习和交流的平台。通过实地参观、讲座分享和互动讨论,师生们对黄河文化和“清明上河图”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同时也为未来的教学实践和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