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历史文化学院暑期课堂在历史文化学院二楼考古文博系教研室正式开讲。本年度暑期课堂计划开设《微体植物遗存分析》《世界考古大发现》和《地学考古》三门课程,每门课程约36个学时,采取连续授课的方式进行。
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刘莉教授作为历史文化学院讲座教授、河南大学卓越人才计划特聘教授,承担首门课程《微体植物遗存分析》的教学工作,授课时间为7月25日-31日,授课对象为2016级考古班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
《微体遗存植物分析》课程内容主要为微植物遗存的提取与分析,以实验的形式在历史文化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实验室进行。刘莉从微植物遗存的主要种类、主要载体和提取分析的基本方法等方面展开介绍,并结合实际案例,展现了残留物分析在考古学中独特的魅力,如国外学者通过对牙结石中的残留物分析,发现尼安德特人吃熟的植物食物;斯坦福的团队通过以色列卡梅山雷奎菲特洞穴的石臼中残留的淀粉粒具有糊化和发酵的特征来看,发现距今约在13700年左右,人类就掌握了酿酒技术。然后,她又通过对我国旧石器晚期和新石器早期石磨盘的有机残留物分析,发现这些石器上有薏苡、山药、小麦族、黍亚科、百合、橡子、栝楼根等植物的淀粉粒,但没有谷物颖壳植硅体,从而否定了过去认为其是栽培粟黍脱壳工具的错误认识。
刘莉表示,微植物遗存分析能够通过微观形态分析,探索古代人类植物的利用;残留物分析、同位素分析、石器微痕分析等各种分析方法应该互相补充,这有助于重建古代生态环境、先民的饮食结构及生业方式。
刘莉教授,国际著名考古学家,分别在中国西北大学、美国天普大学和哈佛大学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哈佛大学毕业后,曾长期执教于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考古学系,2008年,被评为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院士,2010年受聘为美国斯坦福大学终身讲席教授;除承担相应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任务外,还担任历史文化学院考古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微体植物遗存分析》课程的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