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举行

作者:王琰 刘畅 万姗姗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刘旭阳

10月27日至28日,由中国近代文学学会主办,我校文学院、黄河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新闻与传播学院以及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在开封举行。中国近代文学学会会长、我校关爱和教授,山东大学郭延礼教授、复旦大学黄霖教授、苏州大学马卫中教授、山东大学孙之梅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王达敏研究员、暨南大学魏中林教授、河南社会科学院袁凯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杜桂萍教授、南开大学孙克强教授等数十位知名教授,以及来自全国一百余所高校、部分科研机构、出版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开幕式由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马卫中主持。

关爱和向参会人员介绍了开封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河南大学一百余载创办发展的漫漫历程,对中国近代文学学会三十年的发展作了回顾总结,充分肯定学会在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人才培养、队伍壮大等方面的珍贵价值和突出贡献,希望与会同道交流学术经验、共飨学术盛宴。

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宏林回顾了近代文学学会的发展历程及该学会与文学院的深厚学缘,简要介绍了学院发展概况、学术积淀、学科建设与所获丰硕成果,希望与会专家继续关注文学院的发展。

会议期间,中国近代文学学会还进行了第六届理事会选举,来自数十所高校与科研机构的49位专家成为新一届理事会理事。关爱和连任中国近代文学学会会长、胡全章教授当选为常务理事、侯运华教授当选为理事。会议同时颁发了首届“季镇淮钱仲联任访秋学术奖”,该奖项主要奖励近两年来中国近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优秀论著和文献整理著作。胡全章教授等十二位中青年学者获奖。

本次会议共举办了四场大会专题学术报告、八场分组学术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共同切磋。北京大学张剑教授以《高心夔自画像及其与湖湘诗派之关系》为题发表了学术新见。他表示,晚清名士高心夔不仅经历奇特,其诗歌在同光诗坛也独具一格。根据《佩韦室日记》可以看出其在颎谅易怒、尚义勇为、读书高才等三个方面对自我形象的塑造。结合《陶堂志微录》则可以看出他在诗歌创作中的特殊志趣。

复旦大学周兴陆教授作了题为《“文学”观念的古今榫合》的学术报告。他认为,近现代时期自西方而来的“literature”被译为“文学”,二者从内涵到外延都有一个相互对接的过程,特别是“纯文学”的观念,从最初诗歌、小说、戏曲为主题的“三分法”到增入散文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四分法”,“文以载道”与“纯文学”观念在三四十年代的沉浮同样值得深思。

南开大学孙克强教授阐释了有关近现代词坛的“清词中兴”之争的问题。他认为“清词中兴”是一个重要的文学史判断,关于“清词中兴”的认识主要分为着眼于“中兴”的历史时期标志和意涵特征两大类,创新性地将意涵特征概括为开拓新境界、尊体、理性色彩等三个方面,在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民国时期新旧两派对“清词中兴”认识的对立与其对南宋词的认识直接关联。

我校胡全章教授作了题为《晚清与五四:从改良文言到改良白话》的学术报告。他认为晚清至五四时期发生的中国文学变革、语言范式的转型具有关键的本体性和标志性意义,并对梁启超发起文学界革命进行改良文言、化雅为俗,胡适、陈独秀发动文学革命进行改良白话、化俗为雅等方面的努力过程及实践成效作了条分缕析的介绍,并指出晚清言文杂糅的新文体和五四言文合一的白话文体,构成了中国文学和书面语现代化演进过程中先河后海的自洽性链接。

在为期两天的大会专题学术报告和分组学术会议中,来自海内外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就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中的转型问题、女性文学研究、学术史研究等方面的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

闭幕式上,杨天石教授以自己参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55级集体编著(红皮本)《中国文学史》的经历为切入,指出时代变换对文学史写作和选本编撰所带来的导向性及局限性。他还向与会专家学者提出重编《中国近代诗选》的构想,分析了选本在文学研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表达了对未来研究中出现一个真正完整的、能够全面地反映近代诗坛风貌的诗选的殷切期望。

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王达敏研究员概括了本届学术年会上呈现的转型研究、女性文学研究、跨越五四阶段、研究民国范围、走向文学文本之外、走向大陆文学之外、学术史的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动态,并进行简要点评,指出了年轻一代学人的努力方向。

马卫中致闭幕词,他强调在今后的研究中要敢于发出不同的声音,各抒己见才能集思广益。对于近代文学学会所采取的新举措、开创的新局面,表达了充分的肯定和对未来的展望。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