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十四五’规划”等文件精神,加快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5月8日下午,生命科学学院在学院B201会议室举行生物学一流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生物学学科带头人、校长宋纯鹏,学科建设处处长苗雨晨,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苗琛,基础医学院院长张骁等出席会议,生命科学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领导班子、学院中层干部、中原学者、省特聘教授、教学名师、各学科方向带头人、“特支计划”第三层次及相当层次以上高层次人才等7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赵东保主持。
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张立新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与平台建设、社会服务、学科影响力、思想政治教育等六个方面报告了一流学科建设目前亟需提升的工作,呼吁参会专家就生物学一流学科下一步重点建设方向、建设内容、建设目标和实施方案进行深入讨论,为一流学科建设顶层设计、学院“十四五”规划以及机制体制创新发挥“专家力量”。
生命科学学院执行院长、党委副书记王刚针对一流学科建设周期总结、第五轮学科评估的短板,提出了应对策略。他表示,一流学科发展,要以问题为导向,敢于正视问题,勇于解决问题,以高层次人才为代表的骨干,要提高认识,群策群力,发挥作用,推进学科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安国勇表示,将积极深入推进实验室改革,坚定不移地保持实验室发展特色,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引领、支撑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面对国家战略和评价体系的变化,要主动适应、主动变革,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确保国家重点实验室高质量发展。
在主旨发言和自由研讨阶段,与会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中原教学名师谷艳芳建议加强布局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重视教学成果产出,及早谋划高质量教材建设。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周树堂从组建优秀团队、体制机制改革两个方面阐述了对于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韩士杰教授、郭思义教授、王伟博士发表了对于加强科学研究的提议。学院党委副书记张亚歌从思政教育的背景、存在的短板、今后的设想等方面剖析了一流学科建设需要规划和加强的相关工作。针对学科建设内容、建设方向等方面,参会的各位专家踊跃发言,提出了真知灼见,会场气氛十分热烈。
张骁从聚焦立德树人、狠抓专业建设,资源的整合和优化等方面谈了自身的理解和建议。苗琛从有效管理、学位点建设、研究生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苗雨晨表示,生物学科在做好自身建设的基础上,应当总结出可复制、可学习、可推广的管理经验和机制体制,进一步聚焦学科发展特色,在补短板强弱项中进一步提升学科发展质量。院党委书记赵东保表示,一切过往皆为序章,一流学科建设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机遇,是学校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上,学院上下更要提高站位、团结一致,主动谋划、积极探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消化吸收专家学者的建议和指导意见,不断推进一流学科内涵式发展,为新一轮一流学科建设、“十四五”规划任务目标做出应有的成效和贡献。
宋纯鹏做总结讲话。他对生物学科首轮建设中全体师生员工不分昼夜、不分节假日的勤奋工作给与肯定。进一步阐释了新一轮学科建设的背景、分析了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宋纯鹏指出,学科建设成果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面对新形势,全院上下要进一步提前谋划、明确目标,科学分析、找准差距,集中火力、突破难点,确保“优势冲顶”“短板变长”。他要求,一是要积极谋划,经过首轮建设,学科有了一定的积淀,面向国家战略、重大需求、科技前沿、地域需求,生物学科要做好总体谋划、积极融入,要勇于作为,多出标志性成果,瞄准“世界一流”目标,奋勇向前。二是要创新文化,生物学科三十余年的发展,筚路蓝缕,一直坚持追求梦想、培养人才,面对新形势,要实事求是的研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采取坚实有力的措施,融入创新文化,丰富学科奋斗文化内涵,挖掘身边的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调动全体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三是要干到实处,追求卓越的路无止境,以往的付出和成果是今后发展的积淀,国内外大学、国家实验室的发展和变化日新月异,生物学科要总结经验,细化发展蓝图,扎扎实实的做好每一项工作,青年教师也要及时的调整研究方向,要在解决卡脖子问题、河南的农业问题上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