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美文

相聚依依

作者:赵定献 李俊 来源:河南大学报 已访问:责任编辑:万合利

三月初的河大校园,风和日丽,春暖花开,一片生机勃勃。

百年河大,草长莺飞,绿意葱茏,喜迎校友回家。40年白驹过隙,当年恍然如昨。1978年3月份,我们130位同学,在文革后首次恢复全国统一高考中脱颖而出,迈进了河南大学,相聚在化学系。四年同窗,结下了一世情缘……流年似水,岁月如歌。毕业36年了,同学们天各一方,祖国各地,海内海外,无时不怀念同窗学友,思念悠悠,渴望相见……这次相聚,正是春和景明时,从祖国各地,从万里海外,化学系77级的63位同学回来了!一杯老酒喜相逢,多少同学情,尽在相聚中。难忘四年同学情在3月9日的聚会晚宴上,大家欢聚一堂,把酒话沧桑,举杯祝安康。大家见面时的热情,让人感动至深。说不尽的离情别绪,道不完的喜悦欢欣。对酒放歌,慷慨话当年。似水流年易逝,青春朝气不减。

在联欢会上,同学们演出了精心准备的精彩节目,有小合唱、独唱、舞蹈、诗朗诵、书法展示,戏曲、大合唱等节目,精彩纷纭,欢笑声、鼓掌声连绵不断。难忘老师哺育情3月10日,化学化工学院举行的师生座谈会开始,同学们向当年任课教师张仲仪、周绪亚、盖志义、赵文焕等老师献上了鲜花。当年的年级长王保真同学主持会议,会上播放了王颖立同学为此次返校精心制作的视频短片。

我校副校长孙功奇和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方蒙出席座谈会并分别致辞,代表学校对化学系77级校友返校表示热烈欢迎;对77级作为恢复高考后首届大学生、毕业后在各行各业做出的突出成绩表示祝贺,并祝愿校友们在校期间开心快乐。

80多岁的张仲仪老师、周绪亚老师分别代表任课教师先后发言,他到对恢复高考后的首届77级学生记忆犹新,对77级毕业后所取得的成绩深表欣慰。

周绪亚老师还特意为同学们返校赋诗一首《圆梦———贺化学系77级入校40周年》:“四十周年返汴梁,两会春风暖心房。喜逢同窗夜不寐,室友欢聚话沧桑。经风历雨圆梦想,莘莘学子成栋梁……”引来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同学代表左淑芬在发言中表示,十分庆幸在人生重要的青春时代,获得了各位老师的孜孜不倦的教诲和指导。毕业离校近40年,斗转星移,当年的青葱少年已两鬓斑白,但热爱母校,对老师的感恩和思念之情不减当年,永志不忘。难忘校园同窗情在明伦校区,我们看到了萦绕心底的当年的教学楼、实验室和宿舍楼。风风雨雨四十载,无论我们身在何地,总是时时怀念母校的一草一木。今天,我们相伴同行,又来到那巍峨的大礼堂前,又看到了校园里翠柏绿槐掩映的飞檐雕甍,又听到了清脆悦耳的铁塔铃声。

在9号楼下我们当年的教室前,幸福地回忆同窗四年的学习生活。在当年的宿舍东斋房小楼那斑驳的墙体下,我们百感交集:四年的同窗生活,像醇厚的老酒,历久弥香。四年的同窗生活,仿佛一串冰糖葫芦,那迷人的甜与酸,令人永远回味无穷。漫步在熟悉的校园里,大家携手同行,纵情玩耍,打趣戏谑,互相调侃,无拘无束地叫啊、笑啊,欢声笑语不断,仿佛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又回到了四十年前的校园。

短短的三天聚会,感人的事迹说不完。

刘绪国同学,年过古稀,不顾年老体弱,毅然参会并坚持始终;徐效梅同学专程从美国赶回参加这次聚会,会后又匆忙回去,迢迢万里路,拳拳同学情;黄雪玲同学毕业36年来,第一次参加同学聚会,坐42小时火车从乌鲁木齐过来;陈登顺同学的老父亲在ICU病房靠呼吸机维持,仍毅然前来与同学聚会,又提前返回……前来参加聚会的每一位同学的到来,让大家看到了一张张久违的、熟悉的、亲切的脸庞和笑容,给这次聚会带来了浓郁的同学情,更加温馨感人。

短短的三天聚会,同学们感慨万千。

毕业36年首次参加聚会的新疆籍同学陈登顺真情流露:“当我们相见的那一刹那间,似亲人相见、故友重逢,感觉真的是血脉相连,这就是同学情、同学缘,虽然我们彼此天各一方,但河大化学系七七级的图腾,深深烙印在大家的心田,无论生与死,我们都是这个家庭的一员。”当年毕业后就到美国生活定居的徐效梅与同学聊天时感叹,“以前的同学聚会感受到的是热闹,这次更多的感受到的是亲情……”

是啊,这些同学说的太好了,四年同窗情,一世同学缘。经过时光的流逝,岁月的淬炼,今天,这种同学的友情,己潜移默化地升华为兄弟姐妹般的亲情。这种亲情,已经渗透到我们的骨髓中,溶化到了我们的血液里。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在送别同学时,大家依依不舍,久久不忍离去。激动的泪水、惜别的泪水,任热泪自由流淌。

相见时难别亦难。隔着车窗,相看泪眼,皆无语凝噎;车未开,心欲碎,泪眼己朦胧;挥手从兹去,从此天涯远旅,唯愿多保重。这一幕幕热泪送别同学的情景,令人动容,感人至深。

三天来的相聚,同学们感动与幸福定格为永恒,将激情与欢乐镌刻在心上。四十年来的同学情,今天己升华为亲情,定是我们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注:当年入校年龄相差近一倍,最小16岁,最大32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