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美文

留得枯荷听雨声

作者:杨 波 来源:河南大学报 已访问:责任编辑:万合利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知道李商隐,就是从这两句诗开始的。

这两句诗初见时,说不上好在哪里,只隐约觉得意境苍凉,背后有无限心事,说不清楚,真是莫名地喜欢。当时我上初中,会写几笔毛笔字,便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县里的书法比赛。有一次写的便是这两句,大概是从哪本字帖上抄来的。那段时间正痴迷周慧珺,她的行草笔法奇绝,笔画如斩钉截铁,力有千钧。可惜我只得三分形似而已,对于其出入晋唐,仰首阔步的神韵,望尘莫及。在现场写的时候,我刻意将“声”字下边耳朵最后一竖拉得很长,墨迹由浓到淡,由肥变瘦,枯涩相间,笔断而意不止,想把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绪传达出来。当时有老师夸我写得好,有想法。正是这一点点妙手偶得的创造,后来得了一等奖。

喜欢这两句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家门口的东湖。怀州东湖,李商隐的老家,他当年应该是来过的。不大不小的一顷池水,一岁一枯荣的田田荷花,使我的记忆与想象便有了安放之所。冬至未至,冷雨霏霏无尽时,满池荷花早已凋谢,四散零落在水中,到处是衰败的气息。在湖畔彳亍的诗人,此刻的内心无比苦楚,如同斜插在凄风苦雨中的一柄枯荷,任凭风吹雨打。一句“留得枯荷听雨声”,便将这种人类共有的心理体验,这种深入骨髓的孤独感一语道尽。

好的诗都有极强的画面感。每次读到这首诗,总会想起八大山人的画:空旷如天地的留白,几支荷花,一块怪石,参差错落,无精打采地伫立在想象的万顷湖水里,或是庭院里一方池塘里,一只水鸟据在石头上,冷眼斜视,若有所思。这也是一种孤独,一种睥睨众生,独与天地往来的孤独。

李商隐的很多诗,看似写雨,实则都在写自己挥之难却的孤独: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聚少离多,后会无期的孤独;“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是家山万里,关山难越的孤独;“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是孤枕难眠,有情人难成眷属的孤独……秋风秋雨愁煞人。人生困顿时,易生无力感,感怀与思念无药可解,孤独成了噬咬内心的怪兽,飘渺的思绪总要有一个具体的物象来寄托,于是家乡、亲人、故友、情人,乃至于旧日的一个个温暖瞬间,都会成为心绪归宿之地。你和我,我和你,此时此地,他乡故乡,虽彼此睽隔,但在这个孤独的瞬间,冥冥之中也会有某种神秘的联系。

其实,说到底,你我有时候不过是,彼此生活中一个个孤独的瞬间(博尔赫斯)。(河南大学社科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