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集

《大河报》法学院:洋派新锐 藏龙卧虎

作者:记者 何晖 实习生 荣萍萍 文 李康 摄影   来自:2013年06月20日 《大河报》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王宏宇  

核心提示 | 国内高校法学界有一个“吴泽勇”现象。这个民事诉讼法学界最耀眼的新星,拿过德国洪堡奖学金的“洋派”青年,因36岁便坐上法学院头把交椅而成为近百年来河大历史上的第一个少壮派新锐。其在学界创下的一个又一个NO.1也使其成为河南高校史上的一个罕见。有人说:“不仅仅吴泽勇,那里藏龙卧虎。”

“不爱学习”的男孩36岁当院长

法学历史很长,法学院长很“洋”——这个小段子已在省内高校法学界流传了近两年。“洋”有两说:一是国外留学经历丰富,二是国内法学业绩空前。

河大法学院前身是1902年的法政学堂,距今111年。1985年河南大学恢复重建法律系,11年后改为河南大学法学院。

2011年,吴泽勇被任命为河大法学院院长,彼时,他年仅36岁。

无论是长达94年的“校”、“堂”、“系”,还是仅有17年的“院”,吴泽勇都是主席台上的“小不点儿”。但,“小不点儿”身上却挂着很多“第一”。

2004年,吴泽勇获得了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奖,当时他是河南省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高校教师;2005年又拿到了中国诉讼法学会青年学者优秀科研成果奖论文一等奖,该论文是当年民诉法的唯一一个一等奖。

吴泽勇老早在河大主攻的是经济学,硕士阶段才开始学习法律。蒙诸多国内法学大家的眷顾和指点,他在随后4~7年的“民事诉讼法学”、“司法制度”与“纠纷解决”法学领域研究中成果显著,逐渐从优秀迈向卓越。

在一个学术网站2010年发布的学科评估中,70后学者吴泽勇一举超越众多前辈,成为该年度民事诉讼法学权威论文排行榜的第一名。受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他先后赴德访问研究。洪堡奖学金是欧洲最负盛名的奖学金,每年只从全球范围遴选200名不超过35岁的年轻博士进行资助,且大多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很少人文社科学者获得资助。而吴泽勇是当年度我国唯一一位获得该奖学金的法学学者。同时,他也是河大第一位获此资助的学者和河南省第一位获此奖学金的文科学者。

2010年,吴泽勇入选“中国法学新秀100”,仍然是河南省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入选者。

今年2月26日,河南省评出“首届十大青年法学家”,河大法学院独占2席,排在第一名的是吴泽勇,另一位耿勇是现任法学院副院长,第三位虽供职郑州大学,但却是河大毕业生。

本科四年,吴泽勇最喜欢的事是“打篮球,和同学一起去唱歌、跳舞,或是一个人待在宿舍,看自己喜欢的书。我那时不算爱学习”。真正对法学产生兴趣是读硕士期间,是导师章武生教授带他走入法学殿堂。

N个第一,中国司法界享尽风流

拿第一,做学术,似乎是法学院的DNA。

2005年—2010年,河大法学院的高层次科研成果一直领先于省内任何一所高校。

据吴院长介绍:河大法学院恢复重建以来,自第一任系主任吴祖谋教授,第一任院长陈景良教授,老一代的学术研究之风传承至今。吴祖谋先生主编的《法学概论》是法律专业学生的入门课,也是其他专业学子普及法律知识的必选课,这本教材不仅是建国以后公开发行的第一本法学概论教材,而且是高校法学统编教材发行量最大的一本,至今已发行超过600万册。

祖籍江苏的吴祖谋教授把半个世纪的岁月献给了河南,今年已87岁高龄的老教授,从1991年起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他培养的一批批中青年专家学者至今仍活跃在多个法学学科。如著名法制史专家、第一任河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景良,诉讼法学专家、原河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现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章武生,民商法学专家、原河南大学法学院院长、现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长印,经济法学专家、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院长王艳林教授,刑法学专家、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焦占营等。

“皇皇巨著,字字珠玑,如此名山事业,当足以辉耀千古。”这是台湾著名法律史学者黄静嘉对《中国法制通史》的评价。该套书被认为是法律史学的世纪之作,其中长达25万字的《中国法制通史·宋卷》部分,出自陈景良笔下。

在中国宋代法律的研究上,陈景良是“大拿”,其学术地位无可替代。陈教授一直关注宋代“士大夫”与宋代司法传统的关系,他认为,那是一个既饱读四书五经、俨然儒雅,又熟谙律令,“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充满人文精神关怀的知识群体。

“法律作为一种人生智慧,终究是为了解决人类的生活问题而创立的。”忆往昔峥嵘岁月,陈景良教授满怀深情。

全国高等法学教育“大洗牌”,法学院成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法天立极,会通中西”是河大法学院的院训。

吴泽勇认为,法学院应该有国际视野。两次赴德留学经历对他影响深远。从研究生阶段的民事诉讼基础理论,到博士后阶段的诉讼制度史研究,再到留学德国期间的外国法研究,他已经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探索了13年。

秉承“国际视野”观,法学院先后有12名教师在国外访问留学——娄丙录教授在美国;耿勇教授去了意大利、美国;张建伟教授、胡巍副教授去了澳大利亚;郝振江博士在日本;张亚平博士在法国;杨松涛博士在英国;而年轻的刘霜教授还在意大利比萨圣安娜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

与外部的“跨越式”、“超常规”发展恰恰相反,法学院一直低调、朴实、埋头做学问。法学专业是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法律史学和诉讼法学早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河南省学术地位一直“领先”;国家最难批的社科类研究基金,法学院每年都能拿到1到3项。

学院目前有法理、法史、宪法行政法、民商法、刑法、经济法、国际法、诉讼法、环境资源法等9个教研室、4个研究所(中心),如诉讼法研究中心、环境法与民商法研究所、犯罪控制与刑事政策研究所等,还有刑侦实验室。

去年,教育部在全国648家高校的法学院选定了58所作为首批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河南大学法学院是其中之一。

教育部去年开始调整高等法学教育,河南高校法学院系“大洗牌”后,河大法学院实至名归成为河南省重量级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目前拥有国家级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省级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以及国家级法学实践教育基地,这是河南省唯一一家同时拥有三个基地的法学院系。

“重要的是学到了什么,而不是发表了什么”

今年2月26日,法学院挂上了集课堂教学和法律援助于一身的“法律诊所”牌子。事实上,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法学院就建有“法律服务中心”和“模拟法庭”,此举是三者资源的更高端整合。

“法律诊所也称诊所式法律教育,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美国。该教学模式仿效医学院学生临床实习做法。让学生直接参与现实真实案件的处理,提供法律咨询,开出法律‘处方’甚至直接出庭应诉等。目前,法律诊所已成各大法学院系法学教育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品牌。”法学院副院长郑金玉说。

吴泽勇告诫学子:“年轻人在其学术生涯之初,最好把每一次研究经历都当作是一种训练,不妨做一个10年规划,然后一步步去实施它。重要的是从一项工作中学到了什么,而不是发表了什么。”

“读书做学问,还是去河大,安静、谦卑。”这是北京著名律师王兆峰对母校的评价。王兆峰1988年以优异成绩从河大法律系毕业后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并一路读到法学硕士、博士,曾在英国剑桥大学有过两年深造。他因擅长处理股权、合同纠纷、经济犯罪等重大疑难项目、案件在中国律师界享有盛名。

比大师兄王兆峰晚四年走出河大校门的何其生,因在少人涉足的国际私法、国际商法、电子商务法等学术领域造诣极深,同龄学者中无人能望其项背。出生于1974年的何其生,如今是武汉大学法学院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先后赴英国、荷兰、奥地利、法国等国的法律院校深造。2005年7月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第38届年会,参与了《国际合同使用电子通信公约》等的谈判。

据统计:自1985年至2007年,河大法学院共输送5000多名像王兆峰、何其生这样优秀的毕业生,多数在省内外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司法领域中挑大梁,近20%的学子当了律师、教师,10%成了公务员,7%去了事业单位和知名企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