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集

《大河报》软件学院:用网络谱写激情旋律

作者:首席记者 姚伟 实习生 吴玥 文 记者 李康 摄影   来自:2013年06月21日 《大河报》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王宏宇  

核心提示 | 在河南大学各学院中,软件学院大概是唯一不鼓励考研的,他们态度鲜明,毫不含糊:“如果没有一个学生考研,那是我们办学成功的标志。因为,那说明我们的就业情况十分理想。”

软件学院是三本,他们的培养目标很明确:不是研究型,而是应用型人才,定位在就业层面上,不鼓励考研,即是表明态度:就业是第一位的。

该学院自2008年开始招收三本学生,在课程安排、成绩考核等各方面,都比较灵活,一切以就业为中心展开。

经过数年努力,软件学院就业情况良好。日前,软件学院院长李捷为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2012年,该学院第一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95.2%,其中,80.6%的同学在软件行业就业,绝大多数在发达地区,入职月薪达4000元以上者超过70%,最高近万元。

李捷说,2013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比去年更好,截至今年4月,约95%已找到去向,层次也更上一个台阶。

该学院实行3﹢1,即前三年在校上课,大四到企业进行实训,实训期间学生已有收入,约一半学生月薪超过3000元,最高达6000元。三本学费较高,每年1万1,有的学生在大四实训期间,就挣回了四年的学费。

河南大学软件学院就业良好,与大环境有关,近些年,随着智能化、信息化管理的高速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软件行业已成为朝阳行业,发展极快,需要软件人才的支撑。但除了外部因素,该学院鲜明的以就业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成才途径。

为了学生组织“上门答辩”

今年4月中旬,国家知识产权局实习生高鑫焱偶然跟部门领导说起:“这个周六,我们论文答辩。”领导说:“请几天假?”“不用请假,我们老师到北京组织答辩。”领导大为惊诧:“还有这种事!”

不召回学生,老师奔波各地主持论文答辩,这种情况的确罕见。高鑫焱摊上了好事,不仅他,河南大学软件学院大四学生都摊上了好事。

软件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职志,追求学校教育与企业用人的无缝衔接。前两年半,主要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大三下学期与清华紫光、浙大网新等一线IT企业合作,进入“企业项目班”模式,由企业派资深工程师按照企业需求授课,缩减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大四则进入“实训”模式,即学生到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上,以干代学,有效解决以往企业招聘时强调的工作经验问题。

但实训模式下,毕业论文答辩成了问题,如果要求全部学生回校答辩,增加他们经济负担不说,还会有很多麻烦,既要扣钱,又影响企业对他们的评价。因此,学院领导研究决定,答辩组老师前往学生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上门答辩”。好在他们的学生比较集中,绝大多数在北京、上海、苏州、杭州四个城市。

在北京实训的有100多名学生,老师“上门答辩”让他们既感激又兴奋;看到学生,老师们也大为惊奇和兴奋,才分别半年多,很多学生已让人刮目相看,有人为他们提供车辆,还有人热情地提供答辩场地:“老师,到我公司答辩吧!”原来已经有两拨学生在北京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实训一年挣回学费

考虑到学生公司比较偏,其他学生前往不便,答辩组在合作单位联系了答辩场地。进行答辩的同时,老师们还肩负着一项任务:统计学生收入等情况。按照学生自报数字,大部分学生月薪2000元以上,近半数3000元以上,有三位学生达到6000元。

熟悉学生的该院副院长乔保军说,不少学生比较保守,喜欢把收入往低了说。去年一个学生自报月薪3000元,当场被同学“揭了底儿”:“咋?老板带你去泰国旅游,钱从你工资里扣了?”那位同学这才说了实话,他当时月薪是5000多元。

作为三本的软件学院学费较高,每年1万1,而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不少人交学费困难。一到大四,他们顿时感到一种解脱,实训一年,一些同学能把四年的学费都挣回来。一位来自信阳山区的同学,家境困难,只交了第一年的学费,后来一直拖欠着。大四实训期间,他月薪达到4500元,家里一下子缓过来劲,也看到了希望,没拿到毕业证,就能挣到这个数,以后不是更有奔头?不久前,他父亲给老师打电话,询问怎么补交学费,随即来到学校,一把交清了几年所欠学费。

用网络谱写激情旋律

已工作和正在实训的河大软件学院学生,都赢得了好评和重视。一位去年毕业的学生,如今已是项目负责人,见到老师,他不无得意地说:“某学校(985高校)怎么样?他们的学生在我手下呢。”这或许是个案,但“铁塔牌”软件人才的专业能力,的确得到了较高评价。

学生的成功,与软件学院的办学理念有很大关系。该学院改进传统教学和考核模式,以职业岗位需求和职业认证为驱动力,建构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把实践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一门课程所有的作业必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后连贯,层层嵌套。课程结束时,学生分为6-8人一组,按照公司正规的项目团队运作方式,完成一个大项目,以此作为最后的大作业。

在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引入三个层次的项目案例,贯彻“项目驱动课程”理念。第一层次是体验项目,新生一入校,即接触体验项目,让学生通过亲身操作应用,对软件项目有一个感性认识;第二层次是经验实战项目,是将合作企业已经完成的实际项目,或学院教学承担的横向项目引入课程实践中,通过再现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第三层次是实战项目,在三年级,引入企业实际项目,或老师承担的横向项目,让学生以社团方式进行开发,积累实际经验,提高专业能力。

项目导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社团中,比较成功的DreamNet网络团队,学生们起这个名字,是在表达自己的情绪:“我们怀有梦想,勇于实践,用网络谱写我们激情的旋律!”在姜宁老师的带领下,DreamNet网络团队经08级、09级两届同学接力,自主研发了河南大学软件学院实训平台。在北京创办公司的,正是该团队09级的王玉杰、任喜发等同学。

软件学院还极为重视引导学生参加行业证书考试,并逐步把认证考试引入期末考试管理。他们的设想是,期末考试成绩由三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30%,认证成绩占30%,笔试成绩或项目作业成绩占40%。要求学生全部参加免费的相关认证考试,由认证公司负责把学生考试成绩提供给学院。成绩过关的学生,可以自愿缴费申请证书。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毕业时成为“多证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

校企携手打造“企业项目班”

说到软件学院就业良好的原因,该院党委书记吕冰认为,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依托河南大学百年积淀的优良学风,一是深入切实的校企合作。

三年来,河南大学软件学院先后和Oracle公司、清华紫光、浙大网新、H3C等IT企业进行了深入的合作,引入“企业项目班”模式,由企业资深工程师来校授课,他们按照企业对员工技能的需求培训学生,将市场前沿的信息带给学生,使即将走进企业的学生,有一个很好的过渡期,一旦走上工作岗位,能很快站住脚,适应企业要求。

吕冰说,做这个事情,学校和企业双赢,学校促进了就业,企业招募了更适合的人才。

企业工程师还将项目引入了校园。2012年,清华紫光将其承担的“数字矿山”软件开发项目带入学院,由项目经理带12位09级学生进行开发工作,历时四个月完成,最终得到了用户的好评。

“企业项目班”模式,相当于软件学院学生就业前培训,让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品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