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此时此刻,河南的学子依然未享受到公平的待遇,但我会坚持发声呼吁,有坚持,就有推动。很多事情,不能因为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我相信,坚持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连续8年在全国两会上呼吁教育公平,为河南学子谋福利,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得了个头衔:“最执着全国政协委员”。
连续多年呼吁成效初见
2009年,河南有95.9万人参加高考,当年,清华在河南录取了139人,北大在河南录取172人。
2014年,河南考生人数下降至72.4万人,清华、北大两校在河南的录取人数分别为198人和200人,双双刷新历史纪录。
娄源功说,尽管“打破地域限制,按人口或考生比例安排招生名额”的愿望仍未实现,但是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百姓的呼声,得到了中央有关主管部门的回应,对河南的政策支持,年年都有改观,这是教育的进步。
不能再吃“一省一校”的亏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现有的39所“985工程”院校、112所“211工程”院校主要集中在北京、江苏、上海、陕西、湖北、四川、湖南、广东等省区,而山西、内蒙古、江西、河南、海南、青海等12个中西部地区的省区,“211工程”院校一省只有1所。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211工程’时实行的‘一省一校’政策,伤透了河南人的心,也使百年名校河大错过历史发展机遇,河南高校不能再吃‘一省一校’的亏,悲剧不能重演。”2012年,教育部启动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在娄源功看来,这一政策存在很多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新的不公。
2012年,“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启动,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4个省份,专项支持一所地方高水平大学,但仍然采取了“一省一校”的遴选政策,忽略各个省份人口数量、经济发展、高等教育现状,以及高校自身的历史贡献、发展实力、社会影响等诸多因素。“曾经的不公还未消除,新的不公又出现了。”娄源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