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美文

童真之趣——北宋白釉珍珠地娃娃卧莲瓷枕

作者:李慧娟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马洁

瓷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夏季纳凉用的寝具。北宋诗人张耒的《谢黄师是惠碧瓷枕》诗云:“巩人作枕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蒸。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这几句诗明确道出了瓷枕的质地、釉色及其消暑纳凉的功效。此外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一词中写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据专家考证仿青白玉的青白釉瓷枕有时也被称为“玉枕”。因此词中的“玉枕”并非真正的玉枕,应是当时烧造的青白釉瓷枕,诗中同样也道出了瓷枕纳凉的作用。

开封博物馆就有这样一件名为“北宋白釉珍珠地娃娃卧莲瓷枕”的镇馆之宝,枕面纵19.5厘米,枕面横30.9厘米,高15厘米,为豆形,白地绘赭石色花,枕面周边饰回纹,中间刻划折枝莲花,一带兜肚婴儿,两腿一伸一蜷,仰卧在莲花之上,作玩耍状,令人甚是喜爱。画面空隙处布满赭石色小圆圈,前后壁均刻划有莲叶纹饰,后壁有一圆孔。底部无釉,胎呈灰白色。

仔细观察,便会奇怪———为何娃娃空隙处布满的赭石色小圆圈?其实它属于宋代瓷窑“珍珠地装饰法”。瓷枕的装饰方法大体可以分为胎装饰和釉装饰两类。所谓胎装饰,即对胎体的加工改造如运用刻、划、剔花以及化妆土装饰、堆塑等手法而达到的瓷器装饰效果,如瓷枕中的珍珠地、刻画花等;釉装饰,即通过胎体上的釉、彩的附着与绘画而达成的装饰效果,如瓷枕中的白地黑花、三彩等。而瓷枕使用的珍珠地便是我国宋代北方瓷窑普遍使用的装饰方法之一,首先在器物胚体上施白色化妆土,再于其上划出主题纹饰,在纹饰以外的空间(或在纹饰内)用小圆孔工具戳印出如珍珠状细小的圆圈,最后在器物上施透明釉入窑烧成。

“娃娃卧莲“是宋代瓷器上流行的一种吉祥图案,极富自然之趣,有祝福新婚夫妇“连生贵子”之意。该枕造型优美,纹饰繁缛,特别是枕面纹饰生动活泼,人物造型准确。其实婴戏纹这种题材在瓷器上使用最早见于唐代的长沙窑,宋代的磁州窑系和景德镇青白瓷上也较为常见。从宋至明清,因瓷器装饰技法的进步,婴戏纹逐渐丰富,从最初一两个孩童玩耍发展到五子、十六子甚至“百子迎福”“百子嬉春”;寓意连生贵子、五子登科、百子千孙的婴戏图案,也大量出现在瓷器、刺绣、银器、漆器等不同的工艺品装饰之中,既反映了传宗接代的宗法观念对古人思想生活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追求太平盛世的美好理想,因为只有当国家太平、民众安居乐业时,儿童才可以无忧无虑地健康成长。馆藏的这件娃娃卧莲纹瓷枕制作工艺繁杂而不失精细,刻画的卧莲娃娃生动形象、憨态可掬,欢快地嬉戏于莲池之间,怡然自得,尽显童趣,是宋代登封窑的精品之作。

中国人享受诗意的生活,一件器物不仅要具有实用、审美双重价值,还要寄托自己美好的祝福,瓷枕也不例外。匠人们或许不懂圣贤之书,但安居乐业的愿望,由古至今从未过时。国家太平,小家兴旺,孩子们才能无忧无虑的成长,憨态可掬,尽显童趣的卧莲娃娃不就是盛世之下孩子们快乐的缩影吗?

白釉珍珠地娃娃卧莲瓷枕是北宋登封窑盛极一时的精品之作,而珍珠地这种纹饰在北宋以后也再无窑口烧制,成为中国制瓷史上的绝唱。一千年前,它是寝具,是祝福;一千年后,它是历史,是时代辉煌最有力的见证!

(作者系文学院2020级本科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