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栏目

【黉宫圣殿】河南大学校园建筑与传统文化(二)——走进七号楼、东西十二斋、大礼堂

作者:历史文化学院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刘旭阳

在第一期的推送中,我们给大家简要介绍了河南大学南大门和六号楼的传统文化元素。如果说南大门承载着百年河大的至上追求,六号楼充盈着百年河大的浪漫新风,那么七号楼则积淀着百年河大的典雅气韵,东西斋房则体现着百年河大的不饰浮华,大礼堂则凝结着百年河大的雄浑气魄。行走在博雅路上,七号楼风采不减,东西斋房别致依旧,大礼堂巍然如斯,不愧为近代优秀建筑的典范!那么七号楼、斋房、大礼堂又有什么传统文化要素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这三处建筑,一起去发现不一样的美。

◇七号楼

于1925年落成的七号楼,以其典雅的外观和动人的神韵吸引着大批过往行人。七号楼,又名博雅楼,是中西合璧的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中的杰作。七号楼既完美传承了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又巧妙结合了西洋建筑的浪漫元素。粗壮有力的塔斯干式壁柱,古朴精致的塔状气楼,精美丰富的透雕挂落,灵动活泼的木刻雀替,曾经引得建筑大师梁思成和林徽因大加赞赏。

01

七号楼的屋顶采用的是中国传统建筑屋顶中的重檐歇山顶,那么什么是重檐歇山顶呢?

歇山顶,即歇山式屋顶,宋朝称九脊殿、曹殿或厦两头造,清朝改今称,又名九脊顶。为中国古建筑屋顶样式之一,在规格上仅次于庑殿顶。共有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因此又称九脊顶。由于其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折断了一次,分为垂脊和戗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式的屋顶两侧形成的三角形墙面,叫做山花。山面有博风板,山花和博风之间有段距离,可形成阴影。

歇山顶分单檐和重檐两种,所谓重檐,就是在基本歇山顶的下方,再加上一层屋檐,和庑殿顶第二檐大致相同。例如天安门、故宫的太和门、保和殿、慈宁宫等就是重檐歇山顶。

02

七号楼的四周多出屋檐约有两米,檐下有色彩斑斓、雕刻精美的挂落板、垂花柱和雀替,那河宝儿们能准确分别它们吗?它们到底是什么?

图中分别指出了挂落板、垂花柱、雀替。

挂落:挂落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额枋下的一种构件,常用镂空的木格或雕花板做成,也可由细小的木条搭接而成,用作装饰或同时划分室内空间。挂落在建筑中常为装饰的重点,常做透雕或彩绘。

垂花柱:因为半悬式木柱(与立柱相对)且底部有花型雕刻而得名。中国传统木建筑构建之一。用垂柱出挑屋檐,占天不占地,很符合使用功能,节约用地,又很有装饰效果。

雀替:雀替是安置于梁或阑额与柱交接处承托梁枋的木构件,可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也用为纯装饰性构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梁头抗剪能力或减少梁枋间的跨距。宋代称“角替”,清代称为“雀替”,又称为“插角”或“托木”。

◇东西十二斋

《红楼梦》中有“金陵十二钗”之说,而河南大学校内的斋房则正好形成了“河大十二斋”。斋房原为教师和学生住宿之地,许多大师巨子都曾经在这里留下步履痕迹。也是在这里,许多爱国进步青年追求光明,学习先进知识,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每当夜幕低垂,晚风轻拂,铁塔的铃声悠扬飘来,斋房被凸显得格外宁静。小巧别致的斋房,留下了许多学子的轻鼾呓语,也见证着河大百余年的风花雪月。

03

斋房的分布很有规律,这是借鉴了中国古代书院“前门后堂,左右斋房”的建筑布局。那么为什么河大的斋房并不对称?大家对中国古代书院的布局有什么了解呢?

其实,按照中州大学(河南大学的前身,1923——1927年)最初设计的校园规划蓝图,校内原本应建设二十座斋房,沿着校园中轴路对称分布。但是后来由于抗战爆发,时局动荡,教育经费不足等原因,只完成了十二座,形成了今日校园内的东西十二斋。

中国古代书院延续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经典布局,整个建筑群通常都是由一进或多进的院落组成,这些庭院大多规则整齐、中轴对称,形成了层次分明、均衡对称、庄严端庄的规整式布局。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礼乐”思想的影响下,书院建筑在整体的布局上表现出明显的轴线层次序列,以区别尊卑、内外、主次关系。古代书院大多有一条或几条轴线,而各建筑均排列在这些轴线上面。而河南大学的博雅路就是校园的中轴线哦。

04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些斋房的顶层围墙,会发现它十分特别,呈现出城垛式的形状。这称之为“城垛式女儿墙”,那么何为女儿墙呢?

所谓女儿墙,是指建筑物屋顶四周围的矮墙,主要作用是保护人员的安全,并对建筑立面起装饰作用。而斋房的女儿墙被修葺成城垛形状,更显别致。相传一个古代的砌匠,忙于工作,不得不把年幼的女儿带在左右,一日在屋顶砌筑时,小女不慎坠屋身亡。匠人伤心欲绝,为了防止悲剧再次发生,之后就在屋顶砌筑一圈矮墙,后来人们就起名“女儿墙”。而在宋代建筑名著《营造法式》中云:“言其卑小,比之于城若女子之于丈夫”,刘禹锡亦有诗云:“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大礼堂

大礼堂是河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每一位河大学子挥之不去的情结。大礼堂于1931年破土动工,1934年落成,其建筑布局、外观设计、内部结构、声光功能等等方面均堪称优秀公共建筑的典范。大礼堂不仅彰显了河大的荣耀和魄力,也见证了河大的苦难与成长。抗战时期,大礼堂一度沦为日寇马厩,“亲身经历”了那段最艰苦的岁月。今日的大礼堂仍巍然屹立,象征着河南大学的不朽精神,也在时光的洗礼中凝练着河大的坚韧不拔。

05

大礼堂的屋顶铺设青灰筒瓦,那么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瓦部构件,河宝们了解多少呢?

大礼堂屋顶上是青灰筒瓦,所谓筒瓦,即是制作时将筒型陶坯半剖,经烧制而成,一般以粘土为原料的瓦。另有一种称为板瓦,板瓦并非平板,而是带有弧度,由筒型陶坯四剖或六剖制成,即弧度为圆筒的四分之一或六分之一。此外,筒瓦前端有瓦当,瓦当之间有滴檐(水)。

现在大家可以在大礼堂前找到瓦当和滴檐了吗?

06

大礼堂的南立面额枋上,彩绘有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山水画,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有什么特点,有哪些著名的山水画作品呢?

中国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中国山水画从唐朝开始分为南、北两派,北派画中重用色彩,浓墨点苔上也用鲜亮的石青敷色,非常适合变现北方阳光灿烂、峭壁高耸的山峰。南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多用墨色少用颜色表现蒙蒙细雨中的江南丘陵,后来发展到只用墨的水墨山水。

著名的山水画有《富春山居图》、《千里江山图》、《溪山行旅图》、《万壑松风图》、《秋江渔隐图》、《山路松风图》等等。

环顾校园,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的十六个单体建筑我们已经一一为大家展现完毕。但是,当我们在校园中行走,是否注意到还有三处建筑,虽然不在近代建筑群之列,但是却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那就是铁塔、城墙和贡院纪念碑。下一期我们将会为大家介绍这三处建筑,发掘它们的传统文化要素,敬请期待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