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资讯

数学与统计学院组织青年教师赴抗战办学旧址开展爱校荣校教育

作者:​数学与统计学院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刘旭阳

为帮助青年教师了解学校发展历史,进一步激发其爱校情怀和荣校热情,树立集体荣誉感、认同感、归属感及与学校同舟共济的主人翁意识,培养知荣明耻、遵规守纪、善思笃行的良好品质,8月14至15日,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书记史富强带领学院近两年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和部分“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奔赴栾川、嵩县两地,重走学校抗战办学之路,凭吊敌前办学旧址,开展爱校荣校教育活动,并就教育扶贫等工作进行调研。

夏日的豫西南伏牛山区烈日炎炎、骄阳似火。在潭头古镇,刚下汽车,顾不上休息,一行人便在河大潭头附中党义涛校长的陪同下,首先来到国立河南大学抗战时期潭头办学纪念馆参观。该馆记录了80多年前我校在潭头艰辛的办学历史,凝聚着河大师生和潭头人民的深厚情谊。馆内展出的大量珍贵历史图片,还原了河大师生当年在潭头工作、学习、生活场景。看着前辈学人留在此地的办学和生活用品,听着讲解员娓娓道来的动人故事,大家似乎重新回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似乎看到了在风雨如磐的时代里河大人的初心和坚守。八年流亡办学不是逃难,而是保存教育的种子,播撒文明种子,宣扬民主科学,赓续文化命脉,是另一个战场的战斗。在流亡办学的八年中,河大师生愈发增强了对河南这片土地和人民的热爱,并获得了至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 走出纪念馆,大伙继续来到河南大学潭头附中(原七七中学旧址)参观。当走到位于附中校内的“河大柏”旁边时,大家不禁驻足停立。“苍柏无言,下自成蹊”,这两棵见证了河南大学由省立升格为国立辉煌办学历程的苍苍翠柏,用它们端庄、秀美的身姿迎接远方客人的到来,更见证着新时代的河大人迎接挑战、逾越难关、奋力前行,决战“双一流”,赢得学校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机遇!

离开附中,大家途径大王庙、石坷村,来到看花岭河南大学潭头惨案纪念碑处,凭吊长眠于此的河大师生先烈们。1944年5月,日寇入侵潭头,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潭头惨案”,河大师生遇难9人,失踪25人。在日寇肆虐逞凶的日子里,潭头人民置生死于不顾,舍身保护河大师生和图书仪器。纪念碑前,史富强介绍了自己多次到潭头参观学习的思想感受,亲自为大家讲述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以及河大后人寻亲祭祖的感人场景。大家在纪念碑前为先烈们三鞠躬。

在嵩县,一行人先后到嵩县红色革命历史文物展览馆和财神庙医学院办学旧址参观考察。展览馆中陈列着革命时期的一些历史文物和我校在嵩县办学的一些有纪念价值的物品,而财神庙作为河大当年在嵩县坚持开展医学教育的见证者,越来越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重视和保护。一座座抗战办学遗址遗迹,一张张敌前办学老照片,蕴含着河南大学英勇不屈、抗战办学的英雄气概,彰显着河南大学和当地父老乡亲绵延不绝、血浓于水的校地深情。我校师生在嵩县人民的多方支持和帮助下,众志成城,奋发图强,在抗战的最前沿办学不辍,教学科研成绩斐然,在中国抗战时期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值得自豪的一页。这种以家国情怀托举时代使命、以责任担当背负历史重任的行为所彰显的爱国报国精神,照亮了那个灰暗的时代。

最后,大家来到“两程故里”和“两程故里家风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两程故里”是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两兄弟曾经著述、讲学的地方,是二程理学思想的起源地,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程故里家风教育基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风、家训与现实结合起来,积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正能量。师生们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受益匪浅。

活动期间,学院领导和“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们还与我校纪委副书记、挂职嵩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张润泳同志就教育扶贫、支部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招生宣传等话题进行座谈,并带去学院师生的问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