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资讯

HU-BBS:光阴九载仰俯间 心梗救治开新篇

作者:吕双瑜 申彦庆 摄影:吕炤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刘旭阳

潜心钻研临床急重症九春秋,终获高端成果;心梗黄金救治期延长三小时,造福人民安康。总第20期、2020年第6期“河南大学生物&医学午茶会”(Henan University,Biweekly BioMed Seminar,简称“HU-BBS”)7月16日在基础医学院3楼会议室成功举办。基础医学院王耀辉副教授应邀作“急性心肌梗死新型治疗靶点的发现与抗体药物研发”专题报告。基础医学院、抗体药物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药学院、淮河医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河南省天然药物与免疫工程重点实验室、纳米杂化材料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机构部门的4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聆听了学术报告。河大一附院专设分会场,心内科、胸心血管外科、神经内科等临床专家近20人通过腾讯会议在线收看并参与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引起猝死的主要原因,我国每年死于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的患者约100万,且呈年轻化趋势。当前,急性心梗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发病后尽早进行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开通堵塞血管放置支架,但在临床实际治疗中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时间窗口窄。冠状动脉堵塞后缺血区心肌细胞以每小时20%的速度死亡,而能在120分钟(美国为90分钟)的黄金救治期内完成PCI手术的病人少之又少,均因各种原因被耽搁;二是再灌注损伤。即使血管开通,也会引起“二次伤害”,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心肌损伤,后期很多病人发展为心力衰竭。

王耀辉博士所在团队就是针对上述两大问题开展研究的。报告伊始,王耀辉介绍了心肌梗死的发病机理、典型症状和诊疗指南。在心肌梗死治疗策略的探索及存在的问题方面,他表示,目前研究人员试图通过远端缺血预适应、代谢、生物治疗或药物治疗等方面寻找合适的治疗策略及药物,遗憾的是迄今没有特异性治疗药物上市。在报告主体部分,王博士重点介绍了实验室的研究发现。实验室基于国际理论前沿,锁定在细胞死亡和炎症反应上游寻找理想的治疗靶点,经过十余年探索,终于研制出新型候选药物-sDR5-Fc抗体融合蛋白,可通过阻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发挥心脏保护作用。大量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该融合蛋白可减少大鼠心肌梗死面积41%、减少小型猪心肌梗死面积的67%、减少恒河猴梗死面积76%,且显著改善心功能。机制研究表明,sDR5-Fc具有抑制心肌细胞死亡,改善心梗后炎症反应的作用。更令人兴奋的是,在恒河猴心梗模型中,sDR5-Fc可延长黄金救治期180分钟。该研究成果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在线发表后,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正在进行融资开展后续研发工作。王博士表示,抗体药物是一个朝阳产业,我国抗体药物市场规模在全球所占的比例较少,需要我们科研工作者进一步努力探索。

报告结束后,大家围绕抗体药物研发进行了一场思维的碰撞,火花频现。生命科学学院王彦明教授、张表教授,临床医学院(淮河医院)李伟教授,河南省天然药物与免疫工程重点实验室岑娟教授,纳米杂化材料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赵彦保教授、邹雪艳博士,基础医学院王泽坤教授、李宾杰教授,数学与统计学院杨晓慧教授等等纷纷提问,与王耀辉博士和团队牵头人马远方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厚。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巩贵红主任通过线上视频的方式与王耀辉博士进行了探讨。

作为团队首席科学家,马远方教授主持了报告会并对王耀辉博士进行了介绍。王耀辉博士是河南大学医学院的首届本科生,是团队中非常优秀的科研创新主力,他放弃了做临床医生而选择学术研究,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硕博连读毕业后又从基础研究转变到应用基础研究,潜心科研创新,坐得住冷板凳,以超强的毅力和持久的耐力,十年磨一剑,终于修成正果。该重大成果的取得和后续研发,必将更有效救治临床急重症心梗患者,更广泛造福人民身体安康。马远方教授表示,该项目作为以“临床问题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符合当前生物医学研究的政策导向和价值取向,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同时欢迎生物学、数学、化学等领域专家学者联合开展更深入的交叉创新研究。

另据悉,研发团队已据此获批2项国家发明专利,申请1项PCT(美国)专利。目前,相关专利已成功转让,正在开展sDR5-Fc的临床前研究。未来,一旦新药研发成功,团队或因在国际上率先提出“TRAIL 作为心梗治疗新靶点”学说而抢占心血管疾病基础及应用研究高地。而该抗体药物也极有可能成为延长急性心梗黄金救治期、挽救患者生命、改善生活质量的特效药、必备药。这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王耀辉,博士,河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抗体药物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特聘研究员。200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2011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获病原生物学医学博士学位。2014年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璐龄医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创新性抗体药物研发,心梗后心肌损伤机制及心脏保护。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联合基金1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Sci Transl Med、J. Biol.Chem.、J Cell Mol Med、J Leukoc Biol等杂志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获批发明专利3项,成果转化1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