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守之以谦 行之以实 宋纯鹏携校友央视扬河大精神

作者:葛晓霖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刘旭阳

“要做赡足万类的小麦,打牢基础,厚积薄发;要做衣被天下的棉花,大爱无私,勇者不惧;要做五谷之首的大豆,兼容并包,勇于创新。”电视屏幕中,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侃侃而谈。

10月5日,我校校长宋纯鹏携校友任鲁豫、孟宪明做客央视《百家讲坛》系列节目《我们的大学》,深情回顾校园生活,讲述他们眼中的河南大学。

风雨中造就河大精神

河南大学,作为中原第一所现代大学,历经百年沧桑。首任校长林伯襄先生,把“以教育致国家于富强,以科学开发民智”作为办学宗旨,在中原大地开启了新式高等教育。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河南大学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敌前办学生涯。在此期间,河大师生用自己的信念与热血谱写文明进步的颂歌,为中国抗战时期的高等教育写下了悲壮而又自豪的一页。

百年河大,生生不息。前瞻开放,继往开来。

在宋纯鹏看来,河南大学是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他引用小麦、棉花和大豆三种常见的作物与河南大学作类比,这三种作物既有共通性又有着各自独特的个性,“河大的精神像小麦一样赡足万类,像棉花衣被天下,像大豆兼容并包。”博览群书的王立群、医者仁心的胡佩兰、音乐救国的马可,无数河大学人身体力行,将河大精神融入自己的血脉,其奋斗事迹发人深省。

宋纯鹏告诫广大青年学子“在新时代,要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融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论身处何处,都要做到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将海纳百川,前瞻开放,坚持真理,追求进步,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河大精神代代传承。

百年名校的“实”与“灵”

折枝为林,生生不息。在全国高等院校调整过程中,河南大学以她博大的胸怀和强烈的使命感播撒出点点星火,成为中南地区多所高校的母体之一。从河南大学走出的优秀人才在各行各业,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尽献自己的力量。

“在河南大学读书的岁月,成为我生命当中美丽又充实的难忘经历。在那个且学且思且行的地方,我找到了自己的热爱,并开始坚守。”任鲁豫回顾起他在河大的求学经历:从步入校门的那一刻起,河大优雅肃穆的环境便深深吸引着他,河大学人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更是深深感染着他。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恩师李晓华先生。李晓华办公室的灯总是从凌晨亮到深夜,微微灯火照亮了河大的角落,也照亮了任鲁豫前进的路。“我永远都忘不了我的老师,他教会了我很多,我想当学生对他的尊敬已经超过了对专业的诉求,这应该就是这个学校的光荣。”

作为改革高考后的第一届学生,孟宪明眼中的河南大学是“实”与“灵”的完美结合。河南大学严谨认真的“实”产生巨大与厚重,才思激扬的“灵”产生美妙与轻飏,在这种学习气氛下,孟宪明怀揣梦想与坚持,在自己的创作道路上不断添砖加瓦,越走越远。“我常常庆幸自己来到河南大学读书,在河南大学我没有一件事不是对的。”

今天我们为母校点赞

在播出之前,此次节目便引起了社会各界及河大师生的广泛关注与讨论:“《百家讲坛》,不见不散”、“我们的大学,大学的我们”……河大人与河大校友为母校点赞之声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网络平台接连不断。

《央视百家》的微信投票活动中,河南大学得票数已经突破两万一千大关。这背后体现的是河大师生对母校深深的眷恋与热爱。

教育科学学院2016级本科生邓柯楠收看节目后感慨道:“宋校长给我们讲述了河大的历史,彰显了百年名校的文化底蕴,展示了河大鲜为人知的人文情怀。我为自己身为河大学子而感到骄傲自豪,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专职人员李燚谈道:“河南大学是一所底蕴深厚的学校,她给每一位怀揣梦想的学子,提供成长的机会。青年学子要抓住机遇,不怕困难,才能为母校建设出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2016级辅导员王振光在观看节目之后立刻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的收获:“听到校友任鲁豫和孟宪明讲述大学期间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学习的场景,令我激动振奋!‘双一流’只是开始,我相信在‘铁塔精神’的引领下,勤勉而低调的河大人一定能够创造出下一段辉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