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专业委员会和河南大学主办、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的第五届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闻史的在地化与想象力”学术论坛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如期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许绍康,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蒋建国,及来自全国各高校的近2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对报刊媒介的地方价值研究进行深入探索,回应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学对“史学问题”的深度关切。
许绍康在开幕式上致辞,他代表河南大学全体师生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闻传播学领域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向学术界的各位同仁致以由衷的感谢。他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河南大学的新闻史研究情况,表达了河南大学投入中国特色新闻史学研究的强烈意愿。
王润泽在致辞中指出,本次论坛以新闻史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的创新为目标,呼吁学界抓住由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变的窗口期,发展中国新闻传播学的自主知识体系。
蒋建国在致辞中表示,学会将继续汇集同仁力量,构建青年学者对话舞台,加强学会“五个一”工程建设,树立专注、互助、宽容的学术精神,期待更多的学术新秀加入地方新闻史的研究。
开幕式由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乔石豪主持。
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王鹏飞在致辞中表达对前来参加论坛的学界同仁的热烈欢迎。感谢学界同仁对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关心和支持,期待与各兄弟院校一起,发出中原新传之声。
开幕式上,河南大学出版社向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专业委员会及各位理事代表捐赠图书。
本届论坛共有六位专家学者带来精彩纷呈的主旨演讲。
王润泽教授发表了题为《新闻实践史的路径创新与反思》的主题报告,从“新闻的实践”和“实践的新闻”两个新颖的视角重新阐述实践的内涵。她指出,要避免经验主义和碎片化的实践史研究,从更宏观的视角理解中国新闻实践史的定义。
南京师范大学民国新闻史研究所所长倪延年教授的发言题目是《论中国共产党地方新闻事业的起源、发展及属性》,他发表了自己对“完整意义上的中国共产党地方新闻报刊必须具备的条件”的见解,梳理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地方新闻事业的起源、特征与发展,总结出共产党地方新闻事业属性的最高层次——革命性和人民性。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彬教授以“中国新闻学与中国新闻史”为主题发表演讲,分享了对中国新闻学与中国新闻史丛书的主要构想。他提及“中国新闻学的十大原则”,论及自己对中国新闻学的看法,并提出了两个值得深思的课题:一是新闻史应立足新中国还是旧中国,二是新闻史属于新闻学还是历史学。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王天根教授聚焦时代大变局下中国新闻舆论史学探索,以全球化、区域性、国别史学的流动性为前提进行深入探讨。他认为,新闻舆论史探索涉及新闻与历史交融互释,关注现实与历史,并提出近代传媒与现代化的关系命题。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赵建国教授发表了主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宣传纪律”的演讲,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如何从制度层面规范宣传工作,为当下“党管媒体”提供借鉴与启示。总结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实现现代化发展,同样要靠铁的纪律保证。
王鹏飞教授发表题为《文学与新闻之间:“孤岛”时期的文艺通讯运动》的演讲。通过对“孤岛”文艺通讯运动的研究,将文学与新闻建立起有机联系,纵向展现了“孤岛”文艺通讯运动的起源、发展与重大意义。
主旨演讲之后,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樊亚平教授和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王春泉教授对六位学者的发言逐一点评,进一步拓展了研究视野和思路。
本次会议共有七个分论坛,在十个会场同时进行。来自国内各院校的专家学者携论著入席,分享观点,激发思想。在“地方新闻史研究”“中国共产党新闻史研究”“报刊阅读史研究”“近现代报人研究”“新闻史研究与中国特色新闻学知识体系创新”“媒介史专题研究”“新闻社会史研究”等分论坛上,百余篇论文被分享、讨论。
经过一天的学术研讨,第五届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闻史的在地化与想象力”学术论坛在主会场落下帷幕。闭幕式由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高红波主持。闭幕式上,举行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蒋建国向新闻与传播学院赠予图书仪式。
最后,蒋建国会长对本次大会进行总结发言。他表示,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专业委员会年会是一个供中国新闻传播学界同仁交流的优质学术平台,未来,学术年会希望能够持续吸引中国新闻传播学领域优秀的专家学者与会研讨,共同助力学科发展更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