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集

媒体河大:奥运火炬将来我校传递

作者:朱世欣   来自:本站原创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刘春霞  

奥运火炬即将传到我省,本月26号在开封市的传递将从我校新校区出发,绕校传递一周然后在开封市区进行传递活动。近期,各个媒体对我校迎接奥运的情况和相关教师进行了报道。

《河南日报》河南高校首部奥运MTV在河南大学制作完成
王胜昔 通讯员李世强


“天地顺,人精神,举国迎奥运;国家兴,人振奋,齐颂奥运魂……”为了迎接奥运圣火在开封的传递,河南大学师生近日特意创作、制作了河南省高校首部奥运MTV《奥运之歌》,表达对圣火在开封传递的喜悦之情和对北京奥运会的深深祝福。

据了解,《奥运之歌》由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教授瞿鸿模作词、研究生王安军谱曲。参与MTV拍摄的有河南大学数千名师生和近千名市民,其中数千名太极拳爱好者集体表演的场面,蔚为壮观。

《大河报》申奥成功时,我就在现场 ——河南大学教授张举玺回忆所亲历的申奥现场
□见习记者尚杰 通讯员 徐振云 文图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许多当年曾亲历申奥历程的人都不禁感慨万千,曾在俄罗斯留学的河南大学教授张举玺就是其中一位。2001年7月,他参与CCTV莫斯科申奥报道团,进行了为期14天的采访报道,并在俄罗斯世贸中心的投票现场目睹了令全体中国人激动万分的时刻,而他的翻译和同期声工作也为央视及时、准确的报道作出了重要贡献。
  7月10日,在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当他向记者展示他当年采写的一批申奥报道时,仍然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危难之际,受命为CCTV翻译
  在俄罗斯留学、工作10多年的张举玺能够讲一口流利的俄语。2001年,他在俄罗斯国立普希金语言学院攻读报刊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同时兼任《莫斯科华人报》首席记者。
  2001年6月20日,CCTV莫斯科申奥报道团(以下简称报道团)抵达莫斯科,当时报道团只带了英语和法语翻译,没有带俄语翻译,但报道团却需要在当地搭建演播室和新闻中心,需要大量采访俄罗斯官员和群众,语言不通成为报道团开展工作的最大障碍。
  报道团紧急向当地华文媒体、留学生求援。7月1日,张举玺首先被吸收为报道团成员,并被报道团任命为翻译组组长,进驻奥委会国际会议中心。在那里,他担负着对外宣传和同声传译的双重任务,跟随央视记者进行采访报道。
  在为期14天的采访报道中,张举玺始终奔波在采访第一线。隐藏在镜头后面的他一方面要将问题翻译给采访对象,同时又要将他们的回答配成电视同期声。为了保证技术术语不出差错,张举玺不厌其烦地向双方技术人员征询意见、斟酌词句,力求词通达意,一天往往需要工作上十五六个小时。面对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他虽然身心疲惫,但仍高质量地完成了报道任务。“现场采访的时候,不能有其他任何的想法,大脑要集中全部注意力,把心思放在能不能按原话翻译出来的任务上面。”
  在肩负繁重传译任务的同时,张举玺还坚持亲自采访,积
  极为《莫斯科华人报》、中国新闻网供稿。他在《莫斯科华人报》上发表了《为北京申奥 喝彩助威》、《战地黄花分外香——胜利后的回忆》等许多及时、新鲜、意义重大的新闻报道,这些报道大多都被国内媒体广泛转载。
  在《CCTV莫斯科报道团见闻》的报道中,张举玺自豪地告知读者:萨马兰奇先生于7月8日下午亲临报道团设在IBC(国际广播中心)的演播室进行观察。“萨马兰奇迈步到演播台后,平易近人地坐在主持人的位置上寻找和体验主持人的感觉。一个劲儿地夸奖演播室漂亮。”7月12日,张举玺在中国新闻网上发表的《聚焦莫斯科:莫斯科华人全力支持北京申奥》一文,当时在网上转载率超过1万次。
  意料之外,工作中“小插曲”不断
  但没有想到的是,报道团在当地开展工作后,遇到了多次不太愉快的“小插曲”。
  7月6日,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组委会突然通知,要实行挂牌进入制度,事先未来得及申办采访证的记者被拒绝进入大会主会场和IBC新闻中心,报道团翻译组成员也不例外。没有翻译到场,中俄双方技术人员不得不用英语交流,给正常工作造成了困难。
  7月7日上午,报道团负责人粟斌得知情况后,马上找到IBC负责人进行协调。该负责人直接同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警察司令部取得联系,一个小时之后,命令下达到IBC会场警卫长,特意为报道团翻译组放行。后来经过多次协调,最终翻译组成员才获得了通行证。
  最惊险的“小插曲”要数7月13日投票日的断电。当天中午,CCTV报道中心演播室正在向国内直播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现场,多伦多申奥团声情并茂的陈述深深吸引了报道团成员的注意。就在此时,演播室突然停电,顿时陷入一片漆黑,而这时距离北京申奥代表团的陈述不到3个小时,如果不能恢复供电,意味着届时不能向国内直播北京申奥代表团的陈述。
  技术人员立刻打开房门,借着廊灯检查设备,检查发现设备没有过载。他们又顺着供电电缆跟踪来到配电室,发现一根电缆被人齐刷刷地剪断,剪下的一段被带走。“当时分析肯定是反动势力在搞破坏,想干扰北京申奥”。相关方面的专家迅速赶来,在不到20分钟内就完成抢修,恢复供电。为防止类似事件发生,IBC派出专人进行看护。报道团成员悬着的一颗心才算放了下来。
  感动于心,华人支持奥运的力量
  “整个采访报道过程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华人对北京
  申奥的激情和支持,让我感受到了华人的力量。”张举玺说。
  从6月底开始,在莫斯科留学生中刮起一阵为申奥大军当翻译、推动北京申奥的旋风。为了保证国家奥委会、北京奥申委、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等众多单位在语言上畅通无阻,莫斯科大学、列宁师大、普希金俄语学院、友谊大学等10多所高校留学生们纷纷行动起来,自告奋勇为北京申奥队伍担当翻译。
  为给北京申奥助一臂之力,留学生们放弃了假期旅游计划,推迟了回国探亲的打算,不顾期末考试的劳累,全身心投入北京申奥大军中。他们像潮水一般从俄罗斯各地汇集到莫斯科,徜徉在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期待用所学的知识为北京申奥出一份力。
  与此同时,很多在俄罗斯的华资公司放弃大量业务,把支持北京申奥摆在首位,包括老总在内的工作人员纷纷派出自己的车辆,到各代表团驻地为代表们提供交通服务。“当时,从乌克兰饭店到斯拉夫宾馆,从金环宾馆到世贸中心,从俄罗斯大饭店到人民宾馆,到处都能看到华资企业、中资代表处的车辆在奔跑。”为满足申奥代表们的用车需要,司机不够,一些企业老总担当起司机,亲自驾车接送,而这些车辆为北京申奥成功也架起了桥梁。
  当地的华人媒体更是不遗余力宣传北京申奥,在《莫斯科华人报》、《世纪日报》、《龙报》、《中华消息报》近10家报刊中,无论是哪一家,都能找出大篇大篇有关北京申奥的报道。各家报刊各展所长,用文字和图片形式,以最快的速度向莫斯科华人、俄罗斯人介绍北京申奥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全世界各国仁人志士对北京申奥能否成功的各种看法,为北京申奥争取了舆论空间。
  激动一刻,记者将手中机器抛向空中
  “其实,当时忙着工作也没有太多的感觉,现在想起来,能够站在主会场目睹投票是一笔珍贵的人生财富。”张举玺说,在最扣人心弦的7月13日,他始终和两位央视记者占据着主会场内的直播点,不时地将会议进程同声传译成中文传播出去。
  虽然之前北京的呼声很高,但投票那天,现场的华人仍捏了一把汗。据张举玺介绍,尤其是当天中午,多伦多申奥团以丰富多彩的陈述方式赢得国际奥委会成员的阵阵掌声,陈述一结束,陈述人员径直来到一楼的新闻发布厅载歌载舞,庆祝他们的成功。加拿大各媒体记者趁机推波助澜,大造声势,仿佛多伦多已经申奥成功,在各国记者中引起一阵轰动。
  当天下午4点(莫斯科时间,以下相同),北京申奥代表团
  开始限时45分钟的陈述。简洁生动的表达,加上精彩的音像展示,会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陈述开始没有多久,天空中突然响起惊雷,莫斯科下起了瓢泼大雨。CCTV、北京电视台、加拿大电视台、美联社等众多新闻媒体设在会场外的拍摄点遭到雨淋,工作一度中断,CNN电视台拍摄转播设备电路浸水起火。这场意外的大雨持续近两个小时,直到国际奥委会主席宣布北京申奥成功,方雨过天晴。“后来,有国外记者开玩笑说,这场雨保佑了北京获胜”。
  张举玺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当日的投票过程。下午6时许,国际奥委会的第一轮投票结束,5个城市的奥申委成员和各国的媒体记者紧紧盯着主席台就座的三位奥委会副主席,乃至他们在投票结果上签字的细小动作都不放过。3分钟后,第一轮投票结果公布,日本大阪被淘汰出局,其他4个城市没有一个得票超过半数,原预计北京第一轮投票出线的愿望落空,现场气氛再次紧张起来。
  第二轮投票开始,各国申奥成员和媒体记者几乎都屏住呼吸,焦急等待,一颗颗心都提到嗓子眼。计票结束,大会秘书将结果呈交三位副主席审核,三位副主席审核后把投票结果装入一个浅蓝色信封中,封口。从左至右依次签上名字,再由秘书将信呈交给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6时10分,出现令全体中国人激动万分的一刻、今天国人都不再陌生的一幕:德高望重的萨马兰奇用颤抖的双手打开密封的信袋郑重宣布:胜利者——北京!
  “听到这个消息,在场的中国记者们都直接把手里的设备抛向空中,来表达内心的激动。”张举玺说,现场的华人和中国记者欢呼雀跃,泪洒投票现场。一时间,在场的中国人成为各国记者采访的对象,中国、北京成为抢拍的主题。
  回忆起那段难忘的岁月,张举玺说,申奥成功只是举办奥运会接力赛中的第一环,期待着举办的环节能够表现得更好!“对于北京奥运,有说不完的祝福”!
  人物链接
  张举玺,男,1964年生,河南辉县人。198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俄语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俄罗斯国立普希金俄语学院,获报刊语言学硕士学位。2005年6月毕业于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获新闻学博士学位。2005年10月回国,现任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河南大学特聘教授、河南大学传媒研究所所长、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申奥10多天的时间里,张举玺在央视搭建的演播厅里工作。
  张举玺展示他在申奥采访过程中使用的证件。
  张举玺与主持申奥直播的白岩松在会场里合影留念。

《大河报》柏林奥运会上的 河南武术名家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中国体育代表团第一次正式组团参加,中国武术被列为奥运会的表演项目。此届奥运会,中国派出69名运动员参加7个比赛项目,却未能获得一枚奖牌。然而,由9名武术家组成的中国国术表演队却令世界列强刮目相看。这9位武术家中,有4位与中原古城开封有着极深的渊源。
  □记者周斌实习生陈萍王萌

  奥运国术队四人自河南 
 
  1936年柏林奥运会开赛前夕,当时的奥委会主席给中国国民政府教育部发来一份电报,邀请国民政府组团参加奥运会。当时日军组织了一个满洲国代表团,引起举国愤怒。国民政府决定组建大型代表团参加此届奥运会,除了在全国遴选参赛选手,还下令由南京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等人负责组织一支国术队参加奥运会的表演项目。
  消息传出后,全国各地武术界人士100多人报名参加预选,南京中央国术馆、河南省国术馆、上海市国技馆等4家武术团体的15名选手进入最后角逐。同年5月11日,张之江等人在上海申园健身房对国术队队员进行选拔。最终,张文广、温敬铭、郑怀贤、金石生、张尔鼎、寇运兴6名男选手,以及翟连元、傅淑云、刘玉华3名女选手入选。
  国术队由南京出发前,蒋介石、宋美龄在“总统府”接见了9名国术队队员,给他们鼓劲。这9名队员中,张文广和刘玉华是开封人,刘玉华和祖籍许昌的寇运兴、祖籍灵宝的金石生都曾在设在当时省会开封的河南省国术馆从师或任教。可以说,72年前的这支奥运国术队,其中有半数来自河南武林,且和古城开封有着极深的渊源。而另一名女选手翟连元在上世纪60年代到河南大学任教,直至去世。
  当年已是中华武林佼佼者
  参加奥运会时,除了寇运兴已近不惑之年外,张文广、金石生、刘玉华、翟连元都是20多岁的年纪,他们在当时的中国武术界已是成绩卓著、出类拔萃。
  张文广在当年的奥运会武术选拔赛上获得男子组第一名。1915年1月15日,他出生在开封通许县一个回族家庭。他自幼喜欢武术,1929年师从近代查拳大师常振芳,1933年考入南京中央国术馆,善于套路演练,又长于对抗搏击。上世纪30年代,他曾多次获得全国武术、摔跤冠军。
  寇运兴,1898年3月12日出生于许昌县将官池镇。1925年,他师从清末梅花派传人曹振谱,1928年,参加全国第一届国术国考,夺得第一名,1929年担任河南省国术馆教练,全家移居开封。
  金石生,原名金丽贵,1907年生于灵宝,自幼学习少林拳,10岁时拜一位西安武林高手为师,专攻洪拳。1932年,他考入河南省国术馆,成为馆长刘丕显的高足。刘丕显系梅花拳第12代传人,曾任中央国术馆副馆长。之后,金石生与刘丕显爱女刘紫霞结为伉俪。1935年,金石生在全国国术国考中获得第一。不久,他来到南京中央国术馆继续深造。
  刘玉华,1916年出生在开封,从小就身体虚弱,父母希望她习武健身,从小就师从河南省国术馆武术队队长何福同。自1929
  年起,她连续参加了河南省的历次武术运动会、华北运动会、全国运动会,以及国术国考等,每次都获得了好成绩。在奥运会武术选拔赛上,她认识了同样入选国术队、后来成为她丈夫的温敬铭。
  翟连元,1913年出生于江苏泰州市泰兴县,从小习武,中学毕业后考入了全国唯一的一所女子体育学校——上海两江体专,师从著名的国术教师贺剑兰女士,毕业后先后在南京市立师范、上海两江体专、重庆国立师范担任体育老师。
  当年,这些风华正茂的中国国术队队员立志要在世界列强面前弘扬国粹,以振国威,但当时的中国国力衰弱、体育不兴,此次远渡重洋参加奥运,注定会是一段不平常的经历。
  一亮相即引起轰动
  1936年6月26日中午12点半,中国国术表演队与参加柏林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一起,乘意大利邮船“康梯浮地”号起锚离开上海黄浦港,7月20日抵达意大利威尼斯,转乘火车于23日抵达柏林。
  第11届奥运会将各国民间体育表演赛安排在正式比赛之前,地点是驰名欧洲的汉堡动物园。按大会安排,运动员第一天先在汉堡街上做娱乐性的游行或表演,第二天再会聚到动物园做正式表演。
  第一天游行表演时,中国国术表演队队员身穿古色古香的中国国术服,手持刀枪剑棍等各式兵器,向德国居民和各国观光者表演各种武功绝技。各国观众对朴素而神秘的中国武功惊奇不已,纷纷围观。
  第二天正式表演开始,各国选手依次上场,大多表演的是民间舞蹈,或赤脚歌舞,或击鼓蹦跳,或披兽皮旋转,或顶牛角顶牛……轮到中国国术队表演时,第一个出场的是张文广,他打了套正宗“查拳”。只见他拳似流星,腿似闪电,噼噼啪啪,声、形、劲、神俱到,干脆利落地将国术中的跌、打、摔、拿等攻防技巧表现得淋漓尽致。
  紧接着是身着红色练功服的女选手刘玉华的双刀表演。但见她猛一顿脚,握在右手上的两把单刀中的一把飞向左手,接着双刀飞舞,将人影罩住,如雪花一般,在场上奔腾跳跃。“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双刀飞到使人眼花缭乱之际戛然而止。
  观众掌声未绝,郑怀贤和寇运兴各执一根棍棒雄赳赳、气昂昂地登上台去,表演“龙虎对棍”。寇运兴抡棍猛劈,郑怀贤出棍撩开,并顺势一招“恶龙搅海”,狠扫寇运兴脚下。眼看寇运兴躲闪不及,观众发出惊呼,寇运兴以棒杵地,双脚腾空跃起,躲开来棍,反以一招“仙猴蹬枝”双腿踹向郑怀贤面部。郑怀贤迅速将头闪到一旁,回棍戳向寇运兴的腰间……两人你来我往,攻守兼备,扣人心弦。观众从未看见过如此精妙的对抗性表演,瞪大眼睛看得鸦雀无声,棍棒碰击时的乒乓声格外清脆。直到后来两人各一个跟斗腾空翻收式下场,全场观众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国术队还依次表演了金石生的九节鞭,温敬铭与张文广的空手夺枪,傅淑云的绵掌,翟连元的花拳……共10多个项目。当国术队员退场时,无数记者、观众拥向中国队员,争着与他们握手,气氛非常热烈,队员们不得不在热情的留学生帮助下才冲出重围。
  比赛惨败国术扬威
  尽管国术队的表演引起轰动,但正式比赛场上,中国选手却“全军覆没”。中国派出了69名运动员,分别参加田径、足球、篮球、游泳、举重、拳击等7项比赛,但除了撑竿跳高运动员符保卢在预选赛中取得出线权外,其余在初赛期间就惨遭淘汰。西方媒体大肆讥讽,出现诸如题目为《四万万人中跑得最快,奥运会则一败涂地》、《虽中国女人不再裹脚,但预赛未终已遭淘汰》之类的评论文章。
  赛场惨败,使得被安排前往各地表演的国术队备受冷落,外出表演时甚至没有车辆接送。一次,队员们扛着沉甸甸的兵器走了很长的路,才搭上公共汽车,又在车上挤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到达指定地点后,一个叫克比尔的接待人员摆摆手把中国队员引到一间临时休息的木棚内就扬长而去。棚内只有两条长木椅,众人坐下后都默默无语。
  当晚的表演从8点开始,中国国术队的表演时间被安排在观众早已看得厌倦的10点之后。面对这种歧视性的安排,队员们很是不满。轮到中国队上场了,寇运兴表演的是他的看家功夫──舞大刀。播音员介绍说,这口大刀重达64公斤,观众吃惊地叫起来。一位身强力壮的德国青年还不相信,跑上台去提刀,非常吃力地才勉强把刀举起来。寇运兴笑了笑,用一只手把大刀轻轻提起来,双手交替着舞起刀花来,胸背花、头顶花、背脊花……大刀不停地舞,观众不停地鼓掌。一口气舞了几十个刀花之后,寇运兴才雄赳赳地扛刀下台。
  寇运兴的大力士表演令观众叹服,同时也迎来了外国大力士的挑战。芬兰的一个拳击手给中国国术队下战书,指名要与队员寇运兴一比高低。这位芬兰人在体格上比寇运兴占优势,他提出:如果寇运兴不敢与他交手,中国国术队就得贴出海报,公开表示认输。寇运兴表示愿接受挑战,二人在大会裁判处签订协议,当众比武。
  比赛一开始,寇运兴先发制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下子将对手击倒在地。裁判宣布中方获胜。但到次日,大会裁判处却通知说芬兰选手提出寇运兴不按拳击规则比赛,输赢不能算数。寇运兴表示可以按他们认可的规则重新进行比赛,但对方却不敢登台应战。
  两天后,一名英国拳师扬言,只用三拳就能把寇运兴打倒在地。寇运兴再次应战。战幕一拉开,英国拳师连珠炮般地发动攻势,寇运兴闪、展、腾、挪,避其锐气。斗了十几个回合之后,英国拳师已经气喘吁吁。当周旋到二十多个回合时,寇运兴故意卖了个破绽,对方以一个右勾拳猛攻,寇运兴右臂沉撩,格开对方右拳,迅速以右手剑指一招“仙人指路”,点中对方的乳突穴,英国拳师跌倒在地。
  这一次表演和比武,使得中国武术声威大震,大受欢迎。当时的“中国体育考察团”领队袁敦礼对队员们说:“我是学洋体育的,以前认为国术犹如古董,有之不嫌多,无之不嫌少。今天才发现它真是国粹,连外国人也如此喜欢,我们考察团回国之后,一定大力提倡国术!”
  此后,国术队在德国的汉堡、法兰克福、慕尼黑等各大城市巡回表演,场场轰动。一家德国报纸盛赞中国国术是“艺术中的精华,体育中的骄傲”。
  致力武术终身不渝
  72年前的奥运会已成过眼云烟,这些有着如此传奇奥运经历的武术家,在新中国成立后,仍然致力于中国武术的传承和发展,终身不渝。
  张文广于1953年开始在北京体育大学任教武术,并和同仁一起创办了新中国第一个武术系,长期担任系主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武术人才,他还培养出我国第一批武术硕士研究生,可谓桃李满天下。他领导、组织和参与了众多重大的国际、国内武术竞赛,是武术、举重、摔跤等三个项目最早的国家级裁判员。他还在工作之余编著出版了《中国查拳》等十多种武术专著,并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武术学科组组长。
  鉴于张文广对武术发展的杰出贡献,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给他“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奖。199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武术教授之一,1998年被授予中国武术九段。
  寇运兴移居汉口,他先后设场收徒4000余人,使梅花拳在湖北广为流传。他还从梅花拳中的点穴术中总结出针灸疗法,开设诊所,银针济世,治疗了一例例疑难杂症。1982年12月3日,寇运兴去世。
  金石生成了西安市民用木器厂的一名普通工人,退休后仍居西安,默默地过着安贫乐道的日子。1979年,国家对中华传统武术再度重视起来,举行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金石生代表陕西省参加大会,并获得一等奖。一代武学宗师由此再度出山,并任陕西省武术协会委员、西安市武术协会秘书长以及省柔道教练、省散打教练、骊山武馆名誉馆长等职。许多人慕名拜他为师。1989年,金石生辞世,享年82岁。
  刘玉华先后在华中师院、武汉体院等校任教,并在第一届全运会等历次角逐中以拳术、双剑、棍术、枪术获奖,有“双刀刘玉华”之誉。她撰写多种拳械专著,其丈夫、著名武术家温敬铭曾任中国武协副主席。2008年2月15日凌晨,她安详地死在睡梦中。
  翟连元先后在上海真理中学、天津医学院、洛阳医学院任教,并于1962年调入河南大学体育系任教,直到退休,于1989年去世,终年76岁。她终身未婚,深居简出,治学严谨,不苟言笑。一位关系密切的同事在悼词中这样写着:“她是一个正直、忠实、疾恶如仇、廉洁奉公的人,她一生淡泊名利,是一个有事业心,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人。”
  中国国术男、女队在德国柏林合影
  柏林奥运会中国国术队的3名女选手,从左至右依次是傅淑云、翟连元、刘玉华。

开封选出104名火炬手 河大教授王立群跑传递首棒
东方今报 2008-07-10


记者从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开封市传递活动组委会获悉,开封市奥运火炬手的人员已经确定,加上北京奥组委、奥运合作伙伴选派的45名火炬手,共有104名火炬手在开封进行火炬传递。每个火炬手传递约38米,第一棒由河南大学教授、央视《百家讲坛》栏目著名主讲人王立群担任。

开封市委书记刘长春说,这次火炬传递活动是向全国、全世界展示新开封、新形象的良好机遇,要保证绝对安全,大力营造祥和、欢乐的气氛,要借火炬传递机会大力宣传开封,每项工作都要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人,通过严格、细致、深入、实实在在的工作全力保障好火炬传递。

高举火炬,传递文明——王立群
汴梁晚报 2008年07月17日 刘杨


他,将讲台摆上了央视,开谈历史引人入胜,是世人眼中博闻强识的知名学者。他,值守在河南大学的讲台上,精心备课诲人不倦,是学生眼中谦和平易的教授。可又有谁知道,他还是文武全才。已经和体育结缘50余年的他,曾经多年蝉联学校教师中长跑比赛冠军。如同他习练了几十年的太极拳一样,文武之道在他的身上和谐交融。他就是我市首棒奥运火炬手王立群。届时,他将高举圣火,开启火炬在古城传递的序幕,承载他以武健身、以文载道的理念,向世界展示开封别样的精彩。

“我上学时喜爱打排球,高中时一直是学校校队成员。”王立群聊起他和体育,立刻就颠覆了他在众人意识中文弱书生的形象。从高中开始,王立群就没有停止过体育锻炼。考上研究生后,每天上完课,他总会督促自己再跑4000米。成为老师后,河南大学教师运动会的中长跑冠军和越野赛冠军年年都是他。对他来说,长跑不仅健身、励志,还启人心智,通过长跑可挥发自己不顺心的事以调节心情。由于喜欢太极之道,从20多岁开始,王立群就开始学打太极拳。武道、人道、学道,在健身中融会贯通,他感觉受益匪浅。

虽然平时工作非常繁忙,但王立群很是关心圣火传递的情况。得知自己将传递奥运火炬,而且还是开封的首棒火炬手,性情平和的王立群脸上现出惊喜。“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惊讶,这份惊喜称得上是突然而至。”惊喜过后,王立群感觉到的是荣誉,“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全世界的盛典,融入其中我感到莫大的荣耀”。在为传递火炬激动之后,王立群体味到的是一份责任,“有着首棒火炬手的荣誉,我更提醒自己担负的责任和运动员一样,我的竞技场在讲台,把握时间培养更多的学生,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这就是我未来的拼搏目标”。

圣火抵达开封的日子日渐临近,王立群也在和时间赛跑,锻炼身体,准备迎接圣火。

河大师生拍摄MTV喜迎奥运

作者: 刘永安 张立勋 2008-07-17 来源: 开封日报


“天地顺,人精神,举国迎奥运。国家兴,人振奋,齐颂奥运魂……”历时一年,先后有15000人次参与完成的河南省高校首部奥运MTV《奥运爵士》已由河南大学制作完成。歌曲从前期创作到后期剪辑完全由河大师生独立完成,借此表达对北京奥运的深深祝福。

《奥运爵士》由该校环境与规划学院老教授瞿鸿模作词,艺术学院研究生王安军作曲,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白小兵导演拍摄,其中的每一处细节都倾注了这些创作者、制作者很多的心血。白小兵告诉记者,他拿到歌曲后,为了找出其中的韵味儿,反复地听了一个星期后才动机开拍。拍摄期间,先后有河大教师、外国留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开封市民等15000人次参与录制。整首歌曲旋律动人、豪迈奔放,歌词言简意赅、自然押韵,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为奥运呐喊欢呼的豪迈热情。歌曲一上传到网上,立即受到极大关注,并在优酷、新浪、土豆等多家知名视频网站流传,受到了广大网友的一致好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