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集

《人民网》(视频)娄源功:必须对教育投入立法监督来保证教育公平

作者:记者 黄艳秋 王理   来自:人民网3月9日北京电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陈钟  

点击播放

3月9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接受人民网视频采访,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关注2010人民网“两会”现场报道,我现在是在人民大会堂的演播间。今天走进我们演播间的嘉宾是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委员,欢迎您娄委员,先跟网友打个招呼吧。
娄源功: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欢迎您。在“两会”召开之前,我们在网上有这样的调查,就网友关注的话题进行了一个网友的投票,投票的结果中间,我们发现有两个问题是网友连续好多年都在关注的,就是教育问题和就业问题,今天我想就这两个问题听取一下您的看法。首先是教育问题,在教育问题中间,网友更多谈到了教育公平这样的说法,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娄源功:教育公平,应该是最能体现社会公平的一个方面,因为所有的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所以,教育公平说到底是个教育权公平的问题,我个人感觉,教育公平是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个是机会公平,就是受教育的机会要公平,比如说大学、中学,包括小学,要使得符合上学条件的孩子们都能够有学上,这个机会他们是平等的,包括城里的孩子和乡下的孩子,山村的孩子,包括农民工的孩子,他们受教育的教育权上是一样的,应该是人人平等的,所以机会的公平是第一位的,非常重要。第二个公平,是条件的公平。什么叫做条件的公平呢?前天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采访我的时候,我谈过,教育投入要有一个立法,我为什么谈这个问题呢?因为在人们获得了教育的机会公平之后,下一个问题紧接着就是条件的公平。我举一个比较明白的例子,城里的孩子的办学条件跟乡村的办学条件,差距都比较大,而他们应该享受的同年龄段的孩子受教育的条件不一样,甚至条件比较差的学校在做一些物理、化学、光学、电学这些实验的时候,不具备条件,没有这些设备,他只能在黑板上做实验,这对他们全面健康的成长非常不利,这就是条件上的不公平。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加大了对向中西部这些贫困地区办学条件的投入,这是非常好的现象,但是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机制或者法律,很多学校里办学的主办者是根据他的收入和经济条件对学校进行投入,而教育有一个立法的话,乡下的、城里的孩子,“985”的高校、“211”的高校和普通高校的办学条件都应该是一样的,比如说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机会公平了、条件公平了,对不同程度大学生是非常有好处的。所以,首先机会要公平,条件要公平。
但是有些地方经济发展不一样,对教育不同层次要有个标准,要有一个投入的标准。说了几十年的所谓教育公平的问题议论就少了,择校的可能性议论就小了。
主持人:现在我们可能出现一些,特别是大城市的一些学生的择校,还有民工孩子上学难的问题,都是反映出我们现在这种现象,我们可以通过立法或者投入标准上进行强制的实施,能够平衡这两个方面,使我们的孩子都拥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娄源功:是,我是这个意思,农民工的孩子,他们只能上高价学校,这就是一种机会的不公平。高价的学校往往有一些条件好的,也有一些办的时间不长,条件不是那么好,这是条件的不公平。而这些孩子,说一个极端的例子,未来长大之后,他们在服兵役和保家卫国方面和别的孩子都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前期受教育不能是同样的标准?
主持人:就是说他们承担的义务是一样的,但是不能享受到同等权利。
娄源功:董存瑞、黄继光,未来当国家出现一些问题,这些英雄也有可能出现在这些人中间,需要让他们感受到祖国给他们的温暖,我们应该把孩子看成民族的未来,而不仅仅把他看成某一个家庭的未来。
主持人:下面想跟您探讨一下关于就业的问题,其实就业的话题也是近几年来大家特别关注的,关于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大家讨论也非常多,目前随着高校的扩招,每年毕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了,对于大学生来说,职位的选择可能有所限制,特别是北京这样的城市,或者上海这样的城市,他们更多倾向于有工作经验、名校等等,您是怎么看待目前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目前面临的困境呢?
娄源功:关于大学生就业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在议论,而多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存在。我个人认为,大学生就业出现全社会都关注的状况,确实是因为这些毕业生和家庭联系、和社会紧密联系,一个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大学毕业,如果能够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工作岗位的话,实现了家庭的愿望,如果找不到的话,家人和亲戚朋友都会非常操心。
我个人认为,大学生就业出现比较难的情况,有数量的原因,有质量上的原因,也有结构性的原因。所谓数量上的原因,是两个方面,就是供和求不平衡,把大学生比作产品的话,需求的这一方是市场,供的一方是学校,招生的时候是典型的计划经济,就是国家下任务,今年招多少学生,而毕业的时候,由市场来接受。那么四年前招生的时候是以上情况,而四年后市场上接受,他能完全吻合,从理论上来说,他不吻合,还是符合道理的,这是数量上,计划跟市场矛盾脱节,也就是信息不对称。
第二个矛盾是结构性矛盾,有些专业非常热,不是所有的专业就业都比较麻烦,而有一些专业非常热,我知道有一些学校在这儿就不举例了。供和求的比例是1:7到1:8,非常抢手,实习的时候就定完了,待薪实习,高品质就业。所以我说这是个结构的问题,有学校的原因,有教育主管部门的导向,不是哪个专业都就业不好的。不好的、不理想的,往往是供大于求,最基本的原理是供大与求,大学生就业平衡了,就业就不难了。
主持人:再给我们介绍一下质量的原因,可能大家都接受名牌大学的毕业生。
娄源功:质量原因就是同层次本科的,我应该选某个学校某个学校,要求学校要形成自己的品牌,你在哪方面是强项,你要有你的特色。我举一个例子,四川人吃辣的,湖南人吃辣的,贵州人也吃辣的,这是比较典型的几个兄弟省份喜欢的菜,但是四川人的特色就是麻辣,麻辣就是他的典型的特色。培养学生,也有各个学校自己鲜明的特色,都是培养学生,特色要鲜明。特色不鲜明,市场上用人单位就会觉得没有什么特色,看一个学校跟一百个学校都区别,看一百个学校跟看一个学校也是一样的,跟逛超市一样,这样不行,所以学校要有特色,特色和质量结合起来。社会上评价现今的大学毕业生是不能用几十年前的标准来评价的,因为那时候是精英队,现在是大众化教育,所以整个民族的素质是提高的,那时候是典型的计划经济,包就业包分配,现在推向市场了,所以完成用那个尺子来衡量,就不合适了。
所以我说,从数量上、质量上、结构上都要去寻找的。那么,作为大学生,到底怎么选择就业呢?第一点,就是观念,应当有“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刚从学校毕业,从幼儿园到上大学,很快就找到理想的岗位,这不现实。这一代人,工作换几个岗位,甚至换几个行业都是正常的,最终还是希望大学生实现高品质的就业,达到学以致用,找到能够发挥他们作用的岗位,因为他如果不能满足他所学领域的作用,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家庭投入得很多。我说先就业再择业,先有一个岗位,去体验社会,你未来准备创业还是准备在你所学专业继续发展,你要有社会了解,而从高中到大学这一段的培养过程,接触社会的时间和机会是有限的,通过择业了解社会,为自己的最终的起跑奠定基础,最终实现高品质就业,这是我想说的。
主持人:您的意见相信对我们大学生就业方面是有一些指导的。娄委员,今年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提案呢?
娄源功:今年我带了三个提案:第一个提案,应当对教育投入进行立法的问题。从基本上实现教育公平,不管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这些学校的投入条件是有政策许可,因为教育公平是全社会最公平的一个方面,所以对教育投入有一个法,有一个标准的话,人们说了那么多年的公平问题就有可能往前走一大步。
第二个提案,我希望中央财政加大对省部共建高校重点支持力度。因为现在22个省部部门共建高校大部分在中西部地区,而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这两个地区对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举足轻重,而这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欠发达的,但是他们还是有很多的资源,煤的问题、电的输送问题、天然气的问题,为国家为其他兄弟省份提供很多资源。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的,而高校对他们提供的支持又很大。而因为这些学校都是地方财政部门,得不到,中央财政的支持,多年来没有支持,或者很少,希望中央对这些省部共建高校给予一些支持,等于支持了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因为高校有三大职能,育人、科研和社会服务,支持这些学校就等于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属于教育公平的一个方面。
第三个提案,想表达的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最近胡书记、温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关于经济发展方式在中央党校的省部级培训班上做了很好的讲话,去年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说到底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里讲到这一段话的第一句话就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刻不容缓,就是很急迫。我想谈的是,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在这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应当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应当怎么样转变的问题。
我的一个核心的思想是,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尤其是我在河南有体会,全中国每四斤小麦河南就产一斤,每十斤粮食,河南就产一斤。从理念上,粮食核心产区,要能够做到从田间到餐桌,然后你生产的农产品,包括粮食,不应该把原粮直接就运输走,而应该在这个大的区域范围内形成一个生产、加工、物流三位一体的一次、二次、三次产业联动的模式,这样二产异军突起,它能够带动农。产品生产出来之后,要流通,就带动物流产业的发展,也就是三产。所以国家对架起一产和二产桥梁的二产给予政策的支持,使得前面是拉动作用,后面是推动作用,中央对农业很多的补贴有点类似于输血的功能,种粮直接补贴、化肥农机补贴、种子补贴,这些综合补贴不具备造血功能,这样得长期下去,如果哪一年不补,就会受大影响。他如果有造血功能呢?
主持人:即使没有这个补贴了,我们自己也能够(发展)。
娄源功:可以发展,已经能形成一个产业大团,对国家有好处,对民族有好处,对产区有好处,对每个人都有好处,对粮食安全有好处。这样可以起到四个增加:第一个增加是农业增加;第二个增加是粮食增产;第三个增加是农民增收;第四是就业增加。所以四个“增”,是一、二、三产业联动产业发展方式转变起到解决这四个问题,确实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都关心的问题,做好这个事,决不是一说就能做到的,大家要形成这个意识,借这次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谈农业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尤其是全国13个粮食核心产区发展方式的转变,为粮食安全作出长久的、可持续的贡献,让党中央、国务院放心,也让全国人民放心。
主持人:娄委员,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的访谈就要到这里结束了,最后跟网友再说几句话。
娄源功:各位网友,我刚才谈的都是交流式的,发自内心的一些想法,有些地方不一定十分妥当,很愿意成为你们的朋友,谢谢各位网友朋友,希望有机会我们能够再见,也谢谢主持人。
主持人:感谢您,娄委员,各位网友,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结束了,谢谢您的关注,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