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美文

老杨的灯

作者:张双婷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万合利

每次路经仁和小区门口,总会忍不住抬头往老杨家住的楼上瞅一眼。

灯亮着,便是老杨在家;灯没亮,便是老杨还没回。而每一次灯亮着的时候,我就会隐隐觉得,老杨定是在阳台看书。

老杨非常爱看书,文学、历史、哲学、宗教、教育,均有涉猎。藏书也有很多,据说老杨书房里有数万册藏书,那简直就是个小型图书馆了。所以,在我眼里,老杨是一个颇有学问的年轻学者。

2015年9月,老杨成了我的导师,我则成了老杨的学生。其实在我的脑海里老杨一直是个严肃、博学的人。和老杨说话,没读过几本书的我,总有些害怕:怕开口就出错,会暴露了自己的无知。研一的上学期,我没有主动和老杨说过几句话,老杨让我读的第一本书,也没读好。那是王荣生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刚开始,读起来觉得枯燥无味,老杨让做的摘录,我也做得很差,当然,我受到了老杨的批评,重新做了读书笔记。同门中每个人的读书方法都各有千秋,我看到认真读书的同学,心中暗暗佩服,默默地向他们学习,集各家之所长。慢慢地,我也有了进步。

第一学期期末,考完最后一场古代汉语,我突然很想老杨。于是,走出教室给老杨打了一个电话。电话拨通,我有些紧张,便大声说道:“老师,我们考完试了,咱们同门一起吃个饭吧?”老杨笑答:“行,你看啥时候合适。”闲聊几句,末了,老杨说:“过两天去我家拿书,看你们班多少人,每人挑一本。”我心里顿时生出一股温暖,无论什么时候,老杨总是不忘让我们多读书。

除了全班同学每人一本书作为期末作业外,我们其他几个跟着老杨一起读书的同学每人又分了五六本书,另作寒假作业。

那年寒假足足放了两个月的假,第一个月我计划留在学校读书,于是宿舍里只剩了我一人。每天晚上回寝的路上,我都会忍不住望望老杨家的灯。看看灯亮着,还是灭了。每当灯光亮起的时候,好像寒冷的冬夜里专门为我升起了一轮红日,虽然很微弱,但仍能觉得丝丝的温暖。我总觉得,老杨一定坐在那里读书,那年轻无知的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呢?

透过宿舍的窗,我也会往老杨家看。其实也看不到什么,就是想看看老杨家的灯亮着没。那盏灯似乎是对独自一人在校读书的我的一种安慰与鼓励。有了它,心里总也点燃了一盏灯。

一个月后,我读完了老杨布置的任务,主动写了读书感想。虽然也是似懂非懂的读着,但总归有所收获。当我把读书摘要与感想发给老杨后,老杨给我回了电话。那时我正在夜市吃饭,在嘈杂的世界里,我听见老杨说:“做得不错,有进步。”那晚,我有点高兴。

第二学期伊始,老杨又给我们布置了很多任务,看期刊杂志,做摘录,交流心得,找资料。我的心开始在书本中沉静下来,渐渐地在读书这条路上了道。老杨鼓励我们考博,让我们多读书。我有考博的想法,于是和老杨的交流变得更多了起来。老杨说:“人生不只是有投机取巧,还有努力,上天会眷顾那些努力的人,会给那些努力的人一些机会。”每次见到我时,老杨总是说:“要好好读书啊,多努力,凡事要试一试。”这时,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起老杨的灯,还有在昏黄灯光下读书的老杨。

有一件事,我至今难忘。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我都觉得莫大幸福。那年临近学期末,学校组织班级同学参与高考改卷,但是规定本科不是中文专业的学生不能参与改卷。我是跨考的,所以不能参加高考阅卷。现在回想起来,不参加也没什么大不了。可那个时候,面对全班同学几乎都能参加的大环境,唯独我不能去,那种滋味实在不好受。就在同学们参加高考改卷的第一天上午,老杨给我打来了电话,让我到他家里去。于是,我骑自行车去了老杨家。是师母开的门,当时我看见老杨正在拿书。老杨看见我来了说:“先等一会。”于是,我就站在客厅里。不一会,老杨拿了三本厚厚的杂志和一本新书到了我的跟前,说:“这几本书拿回去好好看,和以前一样做摘录,做笔记。”在阳光的照耀下,我眼前是一道道的金光,看不清任何东西,而我的心里却十分清晰。早上起来,当全班同学都去工作的时候,我怀揣着老杨给我的这几本书坐在图书馆,认真地读着,思考着,这是我最认真的一次,也是我读书最好的一次。这十天是如此短暂,又是如此漫长。这种幸福感,使我每次想起来都会湿了眼眶。

老杨是我的导师,全名杨亮,我从来都没有当面叫过他“老杨”。但是“老杨的灯”,却是我心心念念的一个词语。无论我走到哪里,“老杨的灯”总会在心里,为我照明,为我指路。

(文学院2015级学科教学方向研究生)

下一条:春 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