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美文

助学路上收获的感动

作者:张晓晖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万合利

母亲助学金的发展得益于很多力量的汇聚,比如刘肖,我视为兄长、前辈、偶像,更当作挚友的《教育时报》总编,一位掞藻飞声、落笔温暖的作家,更是为我们助学金默默奉献了6年的资助人。

拖了一年的采访

与刘肖结识,缘于一场关于助学金的采访约定。2009年5月,从某报获悉母亲助学金活动,他在我的博客留言,想要从无私“母爱”角度帮助我们宣传助学金,让更多人了解并加入进来。我是一个把媒体报道看成双刃剑的人,因此,对于采访,起初并未采取积极应对的态度。

于是,采访约定便一拖再拖。后来刘肖说,这是第一次遇到要被正面宣传的采访对象这么不走心的。

虽然采访爽约,但我拜读了刘肖很多作品,被他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温度和对特殊人群的关怀所打动。恰好我们共同的熟人,我的同事郭灿金向刘肖推荐我作为采访对象。刘肖是郭灿金本科时的同窗,两人都精于写作,但写作角度与作品风格截然不同,前者传统,后者带着“反叛”的色彩。因此,郭灿金破天荒的“正面”推荐,让刘肖更为重视,他马上重又联络采访。几经商定,终于在2010年5月9日,也即母亲节当天,我们第一次见到彼此。

第一次贴钱当评委

我自然不会放过刘肖来汴采访的机会,早早就“盘算”如何邀请他来当我们彼时举办的第一届“母爱征文”的评审。活动没有经费可以支出,自然无法支付报酬,羞于开口的我,便假装无意地请刘肖帮我斟酌征文启事。评审邀请三名作家与编辑担任,前两名已经列出,分别为郭灿金与张召鹏,唯独“媒体评审”空缺。刘肖读后,心照不宣地“主动”提出他是否可以担任?我自然立刻拍手叫好。读到奖励相关规定,刘肖先是发了个笑脸过来,接着笃定地说,“我捐我的新书给你们,你告诉我数量就行!”。

母亲节当天,征文颁奖,获奖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自己的作品,在场的人几乎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刘肖当即表示,除了一来开封就转交给我的1000元捐款,以后每年的母亲节,他都会用捐款来表示他对我们的支持。从此,每一年母亲节,我都会收到来自他的少则1000元、多则2000元捐款,6年来,从未中断。

活动与采访工作结束,已是午饭时分,我邀请刘肖共进午餐,他却借口有事,径自离开了。过了一周,读他的博客,才知道,他得知我一直独立承担助学金活动费用后,担心增加我的负担,他自己一个人在车站门口的快餐店解决了午餐。

刘肖笑称这是他第一次分文未得、贴钱贴书做评委,却满心欢喜。而我的心中,除了欢喜,更多了几分真挚的感动,也让我从他身上看到了并未消失的媒体人的良知。

评选失利后的默默鼓励

除了直接的资助和帮扶,刘肖平时也时常在公益策略上给我指导,并从精神上不断给我肯定与鼓励。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去年的一笔2000元额外汇款,日期并非母亲节所在的5月,而是6月。

收到汇款信息,我有些讶异,因为他刚刚捐过款。心想,也许是他忘记了。不过,查看汇款留言,看到他写的“在我心中,你就是最美教师”,我豁然开朗。去年,经过学校推选,我参加了第一届“河南最美教师”评选,刘肖正好是评审之一。因此,这两千元应该是他知道我没有最终入选后,怕我伤心,特地鼓励我的捐款,这也是他对母亲助学金真心而实际的帮扶。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个十分务实的人,作为专业教师,除了晋升职称有关的教学和科研的奖励我望穿秋水,能够有机会获得绝不轻易放过外,其他奖励对我来说都没有太多意义,不具吸引力,也并不在乎。

但是,刘肖和我身边的很多同事却一直努力奔走,支持并希望我能获奖。他们明知我的性格,但他们依然不断为我拉票,他们其实在意的也并非是给我的荣誉,而是对常常暴露在镁光灯下的我身后的那些真正默默无闻的资助人和志愿者的肯定,对他们的善良以及他们的大爱给予最为正确的认可。

今年,我又一次被推选参与“最美教师”的评选,并幸运入围了候选名单。刘肖开心地告诉我喜讯的同时,再次汇来了2000元捐款。这一次,他的留言比去年多了一句,“今年,我不再为晓晖拉票!无论结果如何,在我心中,他和助学金的小伙伴已是最美!”

其实,我不在乎荣誉和媒体报道,并非我真的不爱慕虚荣,而是因为我不愿意倾诉助学过程中的苦楚,引起大家的担心,也因为我其实十分需要而且极其渴望周遭的人给予帮助,在有时显得孤单的公益征途中给我一把助力,给我一份支持,真的要比给我宏大的荣誉与浓墨重彩的赞赏更为重要,更为实际,也更有意义。

这一点,刘肖一直洞悉无遗,并努力践行,默默帮助了我和助学金6年之久。

(作者为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教师,“母亲助学金”发起人,曾荣获“河南省师德标兵”、“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首届五星志愿者”、“全国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