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美文

难以复制的记忆

作者:慕战平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万合利

从1979年9月开始在河大读书的四年,当然会留下很多难忘的东西---真实的快乐、难言的感动、顿悟的兴奋抑或难以遮掩的尴尬,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漂浮在浅层的东西已逐渐从脑海中褪去,深刻的感情体验则不仅未曾褪色,反而历久弥新,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频繁地闪现出来,让你在得到回忆快感的同时萌发述说的冲动,昔日的同窗则无疑是最有耐心最有兴趣最能补充和完善细节的听众。

梳理纷至沓来的记忆断片,必须在沉静的心境中从容地进行,虽然已过知天命之年,但每每想起一些事来总还是心潮难平,因此我努力让自己保持平静,好让回忆沿着既定的路线展开。当年和三两好友的逛街情形,及其带来的身心愉悦和种种感受,就是难以割舍的话题。逛街之于我,实在是四年求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件快事,既可以放松身心,也可以观察体味市井百态,还可以在不经意间浸淫古老城市散发的文化气息,途中和同学好友倾心无碍的交流自然也是独特的享受.这是在课余生活贫乏年代的无奈选择,但也正是那样的年代才使逛街有了特殊的意义,并如此鲜活的留存在记忆深处。

从所居住的9号楼出发到市内各处游走,几乎全是有氧运动--全程快走,无论是到远在南郊的禹王台、东郊的汴京公园还是西郊的包府坑,均是徒步来回,行色匆匆,去时逸兴遄飞,返程则是思接千载,情不自禁地穿越在历史和现实之间,为久远的历史发思古之幽情,在某些场景之下,甚至多少有些“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的感慨,即使偶尔感到疲惫困顿,但意趣从无稍减。现在想来,有机会在一个演绎了无数宏大史诗的八朝古都生活四年,遍访历史遗迹并和历史对话,该是多么幸运。

逛街的去处,大多选择在马道街一带,三十年过去,那里想必还是繁华所在。连片的商场,密集的人流,琳琅满目的商品,徜徉其中的美女俏妇,都足以让人流连忘返。但眼前的风景固然动人,之于我们,虽不免有时会多看几眼,通常不会驻足不前,对穷学生而言,物欲实乃非分之想,囊中羞涩自不待言。心头的最爱也是最为现实的享受则是街角和小巷中的书店。尴尬和窘迫的感觉也常常在此发生。面对心仪已久的图书,往往不忍释手,但用饭票换来的零钞又实在有限,于是不得不忍受店员一遍遍不耐烦的提醒,孔乙己式的羞赧便是无言的回应。若是遇到善解人意的店员,能够多翻一会想买又无力购买的图书,心中的满足和感激则会明明白白写在脸上,并期盼下一次的相遇。最让人感佩的是个别店员,对你陌生又感兴趣的书籍,他会用简略而精当的语言对作者及其作品予以介绍,在瞬间点燃起你阅读的欲望。我对南国诗人梁宗岱的了解和阅读就是从这里开始。只是自从离开开封以后,再也没有遇到过这样具有专业素养和岗位如此契合的店员。

在很快就熟识了开封的主要街道之后,我们便有意识地绕开人群熙攘的大道,专门选择在僻街陋巷中穿行。如果对开封没有一定的了解,在左弯右折纵横交错的僻街陋巷中行走,不仅没有美感,简直是无奈之至。脚底下的路凹凸不平,不时就会遇到一洼积水,不小心就可能被拌一个趔趄,抑或将泥水溅上裤脚。小巷两边的房子更是破旧不堪,低矮而阴暗。房顶随处可见遮蔽风雨的石棉瓦和塑料布,墙面则因年久失修腐蚀剥落,形如马蜂窝。偶尔传来的狗吠鸡鸣之声益增枯朽之感,其破败落寞真是难以明状,即使在我生活的农村这样的情景似乎也不多见。在这样的街巷中,既找不到戴望舒雨巷中的浪漫和情致,更不见张择端笔下的繁荣和温暖。曾经的八朝帝都,民国时期的省会,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行署所在地,国立河南大学诞生和生长的地方竟衰败至此,让人情何以堪。

一朵即将枯萎的花,一个曲终人散的剧场,一场盛宴后杯盘狼藉的残局,这就是1979年初到开封在古老的居民区行走时的印象。好在河大校园古色古香、美轮美奂的建筑,到处弥漫的书香和学术氛围,名师云集的师资队伍,以及校园周围的古老城墙和在晨曦落霞中挺立的铁塔,及其随风漂来的清脆悠远的铃声,让我们时时感到充实、诗意、满足和幸福。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河大的爱在增进,对整个城市曾有的辉煌和在畸形的年代遭受野蛮破坏的了解在增多,尤其是对僻街陋巷残破表象后蕴藏的美的感受愈益深刻,原有的印象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改变。这并非是因阅读的积累产生了每一个古老的街巷都曾上演传奇故事的联想,也不是因对古城有组织的人为毁损产生的怨尤与怜惜,也没有受梁思成先生“在每一个古老的建筑上都有幽灵在徘徊”(大意)论断的影响,但一如料峭寒冬蓦然发现的盛开梅花,得到的不仅是美感也包含着感动。

改变就在不经意间发生。那是一次在刚刚举办过婚礼的院落前的偶然停留和驻足。现已无法说清是先被书法还是先被内容吸引。只见红色的对联笔走龙蛇神采飞动,字体是那样优美耐人寻味,对联的内容也颇为典雅,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婚联印象,眼前和心头倏然一亮,一扇新的审视古城文化的窗口从此打开。自此而后,对所有的婚联留意欣赏,并将精彩的抄录下来,一段时间竟然积累了百对之多。把这些对联相互比照欣赏,那生动的意象盎然的情趣绝妙的构思,真是让人神迷目眩,拍手叫绝,不由地感叹古城文化积淀之深。假期回乡,把这些婚联转抄给村里书法高手,也算是为乡间婚联内容的丰富和文化品位的提升尽了一点力,时至今日,这些婚联依然在粉墨登场。除了婚联,不少门店如理发店前书写的对联都逸趣盎然,令人玩味和感叹。

生活本身永远比书本描绘的生动丰富波诡云奇,其中的趣味不必苦苦寻找,只要你稍微放慢脚步俯下下身段就可以发现和感知。在古老的城市尤其如此。就着装来讲,既可轻易地发现西式的潮男,也可发现传统服饰的承继者,一色的考究,无不招摇出独特的个性来,加以渊源有自的举手投足,那才叫派。如果你在街头随意找一个年迈的老人闲聊,说不定就可以听到你未曾听说的历史掌故和人生感悟,当年汴京街头波斯商人满载物品的驼队,犹太人移居者的独特习俗,赵匡胤的睿智和大度,皇家庭院的刀光剑影---,所有这些都会在他们的口中汩汩流出,让你目瞪口呆。至于遛鸟斗鸡之类,更是老城部分土著居民的最爱,那种痴迷那种投入那种自我满足感,也会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倘若钱袋鼓胀,众多精美的小吃随时听从调遣,大快朵颐可也。只是手头无金,只能临渊羡鱼徒增叹息而已。

不知道古城的繁荣是至尊的君主还是劳动者更具有决定力量,不知道权利的魔杖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庇佑红墙中的骄奢和放纵,不知道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是文明的象征还是统治者装潢门面的工具,不知道作为自由精神创造的文化艺术是软实力还是沉重的包袱,不知道人们津津乐道的大宋曾有的小康为什么未能延续,不知道和汴京同时的欧洲城邦怎么演变成了现代文明的滥觞,不知道新思想的孕育是劳苦大众的福音还是统治者的梦魇,不知道历史学家夙兴夜寐的研究能否不止于一纸成果,不知道中国梦如何和世界梦无缝对接----

经受河大四年培育,最大的收获是精神的成长,是收受了温良恭俭让这一安身立命的衣钵,是铸就了永远作为思考者和建设者的人生方向。同时不应也不会忘记的是在课余行走在古城街区的收获,那是放松但绝不是百无聊赖的闲逛,那是体质上的锻炼但也得到了精神上的愉悦,那是消化书本知识的过程也是孵化疑问的温床,那是对现实表象的观察和体味,也是在步入纷繁复杂社会前的另一人生课堂。

在本文将要结束的时候,我还想重述的是当年的记忆是我已有的人生历程中,最深刻最丰赡最多彩最甜蜜的部分之一,虽然岁月如水皆成昨日,但当年的感受和经历的人和事以及所有阅读,无不烙印于记忆深处,每每想起都会感到独有的温暖。因此,请允许我大声读出黄志文李志群赵向毅等学兄的名字,向他们郑重地表达我的敬意和感念之情,邀约再次同行,更愿迷失在古老开封散发的勃勃生机和发生的巨大变化之中,共同吟诵故地重游的新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