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美文

文大印象

作者:刘玉玲   来自:null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  万合利

我很幸运,能以交换生的身份来到文大——中国文化大学,能在她的怀抱里肆意缱绻,任性畅游。

文大坐落在台北士林区阳明山上,它以其独有的海拔高度,让我欣赏到了出云天相接、万物空灵的美景;更以其宽容博爱的胸怀,让我在这里自由地涉猎一切我想尝试的未知。我喜欢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或者夜幕前最后的夕阳下漫步在文大的校园里,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领悟。慢慢地,我开始着迷于文大校园文化,着迷于这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景。

没有围墙的束缚,没有明显的障碍物的设置,与天地混为一谈,与自然融为一体,这就是文大无边界的校园。在台湾,高校不仅仅是在校师生的聚集地,也是整个台湾人共享的文化圣地与精神家园。我想这种设计的转变绝不是建筑形态上的变化,而是深藏其中的高校办学理念在校园中物化的体现。大学不再是人们口中的象牙塔,俨然成为市井生活的一部分。

我很喜欢这种天然的不加修饰的校园风格。走进学校,首先要经过一条大概30°倾斜的陡坡,也就是所谓的“仇人坡”。原来,这条街道是迎风口的地方,山上全年伴有强风,经过此地的行人都会低下头,默默地赶路,遇见熟悉的人也会因此忽略,好像是为了方便仇人见面而做的刻意安排,此地因此被人戏称“仇人坡”。

中国文化大学又名华冈。至校舍落成,创办人张其昀取“美哉中华,凤鸣高冈”之意,撷“华冈”以为地名,所以文大的师生也以“华冈人”自称。漫步校园,你会感受到华冈人对于中国古代先贤的敬仰与尊重,大义馆门前孔子雕像,以及孟子大道、荀子大道等以文人命名的街道,无不体现出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古色古香的传统式瓦顶建筑风格亦为文大特色之一,据说,在校园建设规划时,决策者想要将华冈学园打造为中国建筑博物馆,让每一种风格的中国建筑都能在此处展现,因此,今日可见许多“器”字形建筑坐落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这些建筑的代表色是灰、黄两色,象征中国文化“辉煌”之意,并且蕴含张其昀“承东西之道统、集中外之精华”的办学理念。各个建筑也都以具有中国风雅韵味的文字命名,大仁馆、大德馆、大伦馆、大孝馆、大慈馆好像带你穿越到旧时纲常伦理社会,在细微之处拨动中国文化的脉络。

让我印象更加深刻的是文大的风,它好像从来不按套路出牌,忽大忽小,忽冷忽热。开始,我有点不习惯,慢慢地,竟也开始享受这种凉风拂面的感觉。

夜晚,我常常拿着“陪你吹吹风”的借口和同行来的伙伴去“情人坡”看夜景,这是一个视野开阔、月朗星稀的高地。在这里,你可以俯瞰整个台北的夜景,似近似远的霓虹灯,闪着光的淡水河,依稀可见的台北的地标性建筑101大厦,以及若隐若现的车水马龙。

有时候忍不住拿起相机记录下这美妙的时刻,但更多的时候会静静地发呆,闻着远处传来的台湾特制烤肠的香气,时间也仿佛静止凝固了一般。这样美好的夜晚,这样绮丽的景色,这样刚刚好的年纪,周遭的一切看起来都恰到好处。但是偶尔也会黯然神伤,是父母托起了我的梦想,我才能在千里之外拥有别样的体验,但是他们却无法与我一起享受这样静谧的夜晚。于是,在某个闲暇的晚上,我也会停下脚步,认认真真地把整理好的照片、视频发给他们,希望他们也能透过这些影像资料感受到台湾的分量。

文大的人和物,情和景,静态的亦或动态的,都带着些灵动和生气。你可以在宿舍床边看彩虹,在观景台边看日落,在屋檐下听雨声,在健身房与不同肤色不同人种的同学探讨健康的奥秘,在回廊里品味最地道的台湾腔。很喜欢这里,我可以自由地成为自己。这里的林林总总都让我的心态变得更加包容,我开始去理解这个世界和人类的各种可能性,然后微笑地说一句:真好!

(刘玉玲,2015级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2016年9月,赴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学习交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