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美文

向你靠近

作者:刘 肖   来自:null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  万合利

“向你致敬,张晓晖老师!”

这是我的一篇人物报道的结尾,在《教育时报》一版倒头题位置见报之前,被编辑删去了——或许是觉得我的表达有些情绪化吧。

但我的敬意却是由衷的。

最初了解到张晓晖老师的事迹是在整整一年前,当时他是一些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我既被他的事迹所打动,更为这个人所吸引,我想知道,一个普通的高校小语种专业课教师,费心费力搞一个“母亲助学金”,到底图的什么?

我在张晓晖的博客里留言,表达了结识他的意思。他在回访了我的博客后,爽快地答应了。他说他被我的系列报道集《为一句无声的诺言》所感动,我说我希望他能成为我的下一本书的人物。

我们就这样断断续续地联系着,我总想找一个合适的时间或者事件作为切入点来完成对他的采访,却迟迟未能如愿。此间,我的同学郭灿金有天突然郑重地表示,要推荐一个人让我采访,这对他来说是史无前例的事情。我的这位近年来因读史而声名鹊起的老同学,一向以特立独行的姿态示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引得他向我们这样一张面相正统的报纸推荐呢?——他推荐的就是张晓晖。他说他从未见过如此纯净的人。当时我就下了决心,一定要在我笔下的教育人物画卷里留下张晓晖的身影。

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我甚至没有与张晓晖谋面,尽管距离不是问题。直到今年4月,河大女生侯艳丽离世后的第一个清明节,与同事去为她做可能是最后一篇报道时,我才趁机在这所百年老校的校园里与张晓晖第一次握手。惊讶地发现,他竟是如此腼腆而害羞的大男孩。

当天晚上,在张晓晖的宿舍聊了许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母亲助学金”名字的来历。2006年秋天,在张晓晖准备建立一个贫困生助学金时,有一条社会新闻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影视明星孙俪因为资助的贫困生没有兑现承诺,向她定时汇报学习情况,便向媒体愤然表示中断资助。张晓晖对此不以为然,他要以另一种姿态奉献爱心——扶贫济困,不求回报。于是,他把自己的助学金以“母亲”来名义,“因为母爱是无私的,从来不求回报”。

张晓晖的说法和做法,给我深深的触动。这是一种境界,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那次去河大时,原本准备了给母亲助学金的捐款,可是下午去侯艳丽家里采访时,看着那贫苦的家境,还有偏瘫的老人,我在告别时把钱塞在了侯妈妈的手里……

那天后的第二天,张晓晖再次踏上了去南召山区的行程。说来也巧,他去的南召小学正是《教育时报》重点报道过的典型人物杜广云老师所在的学校,我前年也曾经去过。得知张晓晖要再去南召,我去开封时给他带了些书籍,以丰富他的行囊。书籍具体有多少册,我没有清点,后来在张晓晖的博客里看到,是116册。张晓晖后来对我说,杜老师听说书有一部分是时报的编辑捐的,感到特别的亲切。

张晓晖还说,他想给山里的孩子们上一上体育课。因为杜老师腿脚不便,体育课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很少在学习中亲身体验的概念。其实,我很希望有机会和张晓晖一起去山里,或许我可以代几节作文课或者语言课。

年初的时候,我从张晓晖的博客里看到,他在组织“母爱杯”征文,在感恩母爱的同时,以奖金的形式给贫困生一些资助。我欣赏他的创意,希望能帮他做一些什么。博客里公布的评委名单中,有一个属于“媒体编辑”的位置,名字还空着。我便给他留言,问他我有没有资格填充这个评委的位置。张老师说,那个位置本来就是为我留的,担心我忙,不知是否能答应,正思忖着如何跟我提起呢。我问张晓晖,奖品准备的是什么。他说,还没着落呢,不行就去买一些书吧。我说:我的《青春绝唱》还有一些,可以提供给你做奖品,这样不就可以省下一些助学金了?张老师说:太好了!这是我求之不得的事情啊。《青春绝唱》是按照获奖名额提供的,张晓晖又加了一本,他说他自私地为自己要一本。

5月9日是母亲节,颁奖仪式最终定在了5月7日,是个星期五。按照河大的安排,周四是个比较合适的活动时间,下午没有课。可我周四雷打不动地要签报纸,走不开。于是,他们迁就了我的时间。那个周四照例签到很晚,周五一早,我乘城际公交去开封,怕去晚了影响活动,结果早到了将近一个小时。张晓晖在忙,外语学院的吕英建书记陪着我,说起来张晓晖赞不绝口:一个不担任辅导员的青年专任教师,在拼科研的高校竞争环境里,完全没有功利目的地关爱、帮助贫困学生,这样的境界不是一般老师能够达到的。

由于是上课时间,参加颁奖典礼的人不是很多,但浓浓的感动却始终弥漫在会场里面。同为评委的郭灿金和我,先后表达了对张老师的敬意。我在对获奖作品做了点评后,现场为母亲助学金捐了款,算是兑现了上次的允诺。由于临近“5·12”纪念日,张老师在仪式上特意安排了歌颂大地震遇难教师谭千秋的《千秋之爱》的演出视频,是我创作的后来收入高中语文阅读教材中的一首长诗。场里不时传出抽泣声。

爱,是可以传递的。爱,是可以延续的。

仪式11点就结束了,我没有答应吕书记和张老师共进午餐的热情挽留,执意告辞,踏上了归程。说实话,参加过资助贫困生的活动后,我不知该如何面对那或许比较丰盛的午宴,不如把它省下来,注入到母亲助学金里。只有这样,我心里才会感到踏实,就像我头一回做了没有评审费的评委,心里却充盈着欣慰和感动。

那天的午饭我是在金明广场一家快餐店里独自解决的。我对自己的选择很满意。我明白,张晓晖老师的所作所为,是我“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境界,我所能做的就是向他、向他们慢慢地努力靠近。那么,这顿没有与张老师共进的午餐,就算是我向他的方向迈出的一小步吧。

(作者系教育时报总编,本文转自作者2010年5月18日新浪博客)

下一条:夜 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