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美文

历前辈风雨传承 经青年承旧维新

作者:龚宇新 徐文涵 薛耀斌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刘旭阳

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积淀千年,博大精深。然而,在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的今天,传统民族文化面临着被浅薄化、被忽视,甚至被遗忘的险境。在倡导博采众长的同时,民族自信仍然是重要考题。千年华韵,芳菲何处寻?由我校大学生盘鼓协会举办的河南大学第十二届民族文化节晚会似一道绚丽的霞光,用属于大学生的青春光芒给出了自己的回应。

千汇万状,各领风华河南大学大学生盘鼓协会是对中原大地上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之一———开封盘鼓的继承。而民族文化节则是盘鼓协会历年的传统活动,“传统民族文化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所以我们也邀请了开封市文化馆的老师以及我校其他与传统民族文化相关的社团一同参演,联合呈现一场民族文化的盛宴,用我们的力量让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在大家心中重新闪耀起来”,盘鼓协会现任会长杨孟龙动情地说。

鼓槌起落,三鼓齐鸣,晚会隆重开场。澎湃的快鼓演奏彰显着开封盘鼓的磅礴气势,随后至善民乐交流协会以古筝、琵琶、笛合奏的《彩云追月》又传达出民乐轻快、悠扬的一面;开封市文化馆著名表演艺术家李爱红、王燕倾情演绎戏剧《玉楼春》与戏曲《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朱唇启合、情入肺腑;喜剧协会在“打灯谜”这一传统的相声形式中融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包袱,博得全场喜笑连连;汉服社与国际礼仪协会联袂,将云鬓汉矜搭以绫罗旗袍,展现出中华服饰文化的时空厚度;双截棍协会分别采用传统双截棍、荧光棒、烟花棒,在流行国风音乐《霍元甲》中舞出华彩……晚会最后,杨孟龙位居舞台正中,配合《权御天下》的鼓点,打出传统与流行的碰撞,以最后一把焰火,续起大众心中奄奄一息已久的传统文化的焰火。一锤一击,铿锵自信。

数个传统文化类社团汇聚一堂、各领风华,带领观众一览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这不仅是对传统民族文化多样的艺术形式与博大精深的内涵底蕴的有力宣传,更重新点燃了传统民族文化在大众心中的隐隐火花。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华夏馥郁存久长,守正寻新飘酒香。晚会上,民乐、相声、戏曲、武术等传统艺术形式通过与现代元素融合的新演绎重现活力,让不少观众眼前一亮。据杨孟龙介绍,此次晚会以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新颖式设计贯穿始终,“我们选择采用一段传统的快鼓开头,并以一段新颖的鼓乐结束,这一前一后的古今对比正应和了我们‘鼓往今来’的主题,同时也表达出我们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继承、创新与发扬的不懈努力。”

文化是根,需要传承;文化是脉,需要创新。盘鼓协会扛起重担,率先走在了探寻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方法的道路上。他们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原则和谦逊的态度,长期与开封市文化馆保持着友好联系,经常向开封市文化馆交流学习,不断强化自身实力。同时,盘鼓协会也十分重视与其他社团的合作,长期助演校内外各类活动,常与其他社团合作演出、创新表演形式,“近期我们也在尝试将现代流行元素与传统盘鼓技艺结合,设计出一些与时俱进的新鼓谱”,杨孟龙如是说。然而传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即使已在传统的基础上向时代靠拢,不少传统文艺依然处境萧条。对此,盘鼓协会尝试更新宣传方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在短视频平台上展示独特风采。杨孟龙表示:“由于许多同学对盘鼓不甚了解,所以我们社团内的每一位成员都自觉肩负起了传承和传播盘鼓文化的责任和使命。在社团内部就像有一把日夜不息的精神火炬在一年又一年的工作学习中不断传承,甚至于现在还有02级的学长心系着社团的建设,会不时为我们指点迷津。”传统的别样风采绽于鼓点之中,文化的传承责任落于青年肩上。

携手共进,共襄华夏无论何种身份,责任与使命始终担在每一位华夏儿女的肩上。盘鼓协会自觉承担起传承汴京悠久文化重任,在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事业上积极发挥着引领与牵头作用,我校其他传统文化类社团对此也表示由衷的赞成与支持。盘鼓协会与武术协会及汉服社合作,携手打造出“鼓武”“鼓舞”等新型表演形式;同时,他们也数次举办民族文化节、汴绣官瓷展览等活动,为传统文化类社团和组织提供展现机会,联手呈现传统文化的灿烂。

对传统文化的责任与热爱如绳链,将无数传承者串成一体。杨孟龙说:“就如我们举办民族文化节的初心一样,我们所期待的,不仅是开封盘鼓的闪亮,更是整个传统民族文化的闪光!”各方的共同努力为传统民族文化的火焰注入了强大生命,更为让民族自信重新屹立在国人心中贡献了属于青年人的坚定力量。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执此少年气,撰续新辉煌。千年华韵,芳菲何处寻?新时代,青年志义,文化耀千古、自信还今朝!中华民族文化正如明珠一颗,历前辈风雨传承,经青年承旧维新,定会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