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美文

杏坛史诗 精神颂歌——张国臣教授《沁园春·百年河大》赏析

作者:董林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刘旭阳

【原词】

出彩河南,嵩岳巍峨,九曲绵延。创共和新岁,预留欧美;神州鼎足,荟萃英贤。沐雨乘风,花开五叶,大地生金起紫烟。新时代,喜阳光巨树,挺立峰巅。

杏坛何以挥鞭。惟明德新民至善传。看梁园弦诵,芬芳桃李;潭头恒学,血染旗幡。勤奋耕耘,绿城开拓,不破楼兰誓不还。大风起,为中华圆梦,奋谱鸿篇。

【赏析】

学缘情深,文化韵长。张国臣教授于我可算是亦兄亦师亦友。

兄者,师兄也。他是我在河南大学读书时的学兄,他七七级,我八二级,他中文系,我政教系,就师承关系论,同出一门,自然就称他师兄了。

师者,文学之师也。他大学毕业之后留校任教,那时候我刚刚进入河南大学读书,虽未能有幸蒙他堂上亲授,但那时他已经编著出版了不少著作,名满校园,文播中原,给了我和其他同学很大鼓舞,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友者,文友也。国臣教授,任教之时,从文;转行从政之后,业余时间亦从文;再后来,任省会党报社长,更是专业从文;再再后来,他任省委政研室副主任,是省里的大笔杆子,把文字做得惊天动地;此后,他先后在省委政法委、省检察院当常务领导,业余时间手不释卷、笔不离手,依然是从文、从文、从文。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因共同的爱好成了文字之交,相互激励,互为知音,那种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情景,回想起来,何其快乐!

这不,前几日,国臣教授发给我一阙新词《沁园春·百年河大》,又让我大大地兴奋了一回。我的兴奋,不仅仅是因为它出自国臣教授之手,更是因为词中抒写的是我们共同的母校河南大学,展读词章,自然多了几分亲切,勾起我万千回忆,引发我无限感慨。

好一个“出彩河南,嵩岳巍峨,九曲绵延”!词章开篇,诗人为我们铺展开的是一幅大中原的壮丽画卷,这是为这首母校河南大学之歌所做的一种恢弘的铺垫,是这首颂歌的序曲。想想看,矗立在如此古老、丰厚、出彩的土地之上的高校,有着何等深厚的根基、何等壮丽的背景和何等巍峨的高度!这时候,神奇的中原、神奥的嵩山、神圣的九曲黄河纷纷站立起来,像捧着一棵珍珠那样高高地捧起这百年名校,对着长天骄傲地说:看,中国现代最早的高校之一,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意立事随,紧接着,诗人从河南大学的前身1912年创办的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开始说起,为我们讲述河南大学的前世今生。此后的铺陈,横跨时空,高度概括,寥寥数语,尽数河南大学发展壮大的历史和辉煌业绩。尤其是“沐雨乘风,花开五叶,大地生金起紫烟”这几句,写的是河南大学在1953年国家高校院系调整时分为五所大学,抽枝开叶,花开中国,为祖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语气中充满了自豪,勾画出母校河南大学那母亲般的无私、父亲般的担当和大地般生生不息的精神与状态。词中化用佛教禅宗“花开五叶”的典故,借佛教禅宗首创少林之后又分为五个流派、散播天下的史实,言河南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贡献,喻河南大学的历史地位。至此,河南大学作为“中国高校之母”之一的形象,跃然纸上,令人动容!

豪气贯长空!接下来,诗人以写实的笔法、豪迈的语气吟唱道:“新时代,喜阳光巨树,挺立峰巅。”这里抒写的是2000年后河南大学在新时代的新起点新征程上,迈出的新步伐,创造的新境界。在这些词句背后,包含着多少奋斗的汗水和多么令人振奋的梦想!这几句概括性描述,让我们想起母校在新时代令人感慨的努力和留下的令人自豪的脚印:它从一所普通高校起步,一步一步往上去,终于上升为教育部和河南省政府联建的高校;它从古都开封出发,一步一步往外走,把校区从老校区拓展到新校区,从发展空间从古都开封扩展到省会郑州;接着,它沿着一条开放的道路一路向前,一步一步进入国际一流学科综合性大学之列……这时候,河南大学已经成为挺立在中国高等教育峰巅之上的一棵巨树,与其他名校一起,壮丽着中国教育的风景线。这是多么惊人的发展速度,这是多么令人自豪的业绩!

长词分阙达意。如果说上阕是“诗言史”——这是诗人以史诗之笔描述河南大学走过的光辉历程;那么,下阕就是“诗言志”——这是诗人对这所百年名校的精神总结,是为母校的使命担当唱出的一曲颂歌。下阕以“杏坛何以挥鞭”起首,是诗人的一句设问,它仿佛是“说书人”拍响了惊堂木,在提醒我们:请注意,关于河南大学的精神描述开场了!

巧用设问是为了突出主题。一句“惟明德新民至善传”,即把河南大学“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作为精神旗帜高高地举起来。这一句,上应“杏坛何以挥鞭”,下启河南大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个历史事件。其中,“梁园弦诵”既是用典,又是写实,说的是河南大学学子们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处境里,都会像当年那位身处困境的圣人一般,不畏艰险,埋头苦读,弦歌不绝。“潭头恒学”一句,写的是河南大学于上世纪抗日战争期间迁至伏牛山区,在嵩县潭头的深山老林里冒着日寇的炮火坚持办学的史实。在这里,诗人已经不仅仅是在“说史”了,而是在向我们展示河南大学在民族危急存亡关头,为保留民族文化根脉与精神火种而奋然抗争的伟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河南大学一直葆有生生不息的巨大能量和教学科研“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坚强意志。至此,诗人完成了对河南大学精神的素描,雕刻出了河南大学昂然不屈、奋进不止的精神雕像。

卒章显其志。在叙述河南大学百年历史闪光点之后,所有的能量和气息都被调动起来,诗人唱起了气壮山河的“大风歌”,这就是“诗言情”了。好一句“为中华梦圆,奋谱鸿篇”!这既是对河南大学美好未来的展望,更是河南大学莘莘学子立志献身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铮铮誓言。至此,诗人为河南大学谱写的这一曲壮丽交响画上了响亮的休止符;而诗人高高举起的指挥棒,仿佛依然在高高地举着,久久不肯落下;那么,这首《沁园春》也就在我的心头绵绵不绝地回响着回响着……

诗言志,歌永言。在这首词章引发的无穷回响中,我再三回味全词,不由得赞一声:好!一首《沁园春》,写史、言志、抒情,数其史,描其形,状其志,把一所百年名校活脱脱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境界宏阔,意气豪迈,词韵典雅,非文化研究圣手,谁能为止,国臣教授的笔力果真了得!

【赏析者简介】董林,高级记者,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