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美文

四十年前写《希望》

作者:杨盛道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刘旭阳

我写的文章第一次变成铅字是在1980年,发表在《河南师范大学报》上,题目叫《希望》,距今已经近四十年了。那时,我在河南大学(时称河南师范大学)读历史系三年级。《希望》讲的就是我们村里四十年前包产到户的事。可别小看了包产到户,它拉开了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序幕。今年适逢改革开放四十年,总有一种使命感,促使我再讲一讲写作《希望》的前前后后。

我是1977年恢复高招制度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上大学前,我在村里当了几年生产队长,当时二十郎当岁,豪情万丈,一心想带领全村父老乡亲大干、苦干、拼命干,干出一番事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农民想通过挣工分过上好日子无疑是天方夜谭。那时候,一个青壮男劳力一年的工分也就能分一百多斤小麦,遇上旱涝年景也就分几十斤。当时又没有其他经济来源,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大家最大的奢望就是能吃饱穿暖,在逢年过节时能吃上饺子,平时生活中能吃上粗细粮搭配的“花卷”。现在还能想起在那个年代,过年时家里蒸的白面馒头,凉着吃特别香甜,当时能吃好几个。当然都是偷着吃,不敢让父母看见。因为只有在过年这一天,全家才能吃上一顿白面馍。

上世纪70年代末,文革已经结束,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大变革的前夜,各种思想观点异常混乱。一个新事物的出现,会立即引来赞成、争议,甚至攻击谩骂等各种声音。如,1978年底,在饿怕了,穷急了的情况下,安徽小岗村的农民搞的“包产到户”,就如同一声炸雷,引发了全国的大讨论,大争议。要知道,就在当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中,仍然强调的是,“人民公社要坚决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稳定不变”。小岗村的“包产到户”就是对人民公社集体化道路的背叛。如果是在文革中,领头人即使不被杀头,也有坐牢的危险。好在当时真理标准大讨论已经开始,小岗村的包产到户不但没有被追究,而且全国各地农村纷纷学习借鉴,当然也有不少地方是坚决反对和抵制的。一直到1982年,中央才正式肯定“包产到户”。

从1978年底小岗村包产到户,至1982年被中央肯定的那几年时间里,全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有的村分地,有的村不分地;有的县分地,有的县不分地,有的地方甚至在县界架起大嗽叭,互相攻击。现在回想起来,真令人感慨。

我也是“穷怕了、饿怕了”的众多农民中的一个。虽然上了大学,但我仍然记挂着我的家乡,记挂着我当过队长的生产队。1980年暑假,我回到家乡,真真切切看到了“包产到户”给家乡改革带来的新变化,欣然提笔,写下了《希望》。虽然这篇小文不值得一提,但它讲的正是引发40年改革大潮的农村改革。要知道,到1982年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后,明确指出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广大农村才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所以,我非常感谢校报的编辑老师,也敬佩河大校报主编有眼光有远见。

包产到户使家乡发生巨大变化,父老乡亲再不用为吃穿发愁。事实说明,农民要过上好日子,出路在改革;国家要振兴,出路也在改革。当时,可能朴素的感情多于理性,但文章讲出了农村的希望在改革,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步伐。

40年改革开放,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这一代有幸成为40年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参与者,当然也是受益者。在新时代,我们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就需要改革再出发,进一步深入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改革,只要改革不断深化,我们的国家就充满希望!

(作者系77级校友,现居郑州)附:

希 望历史系三年级(一九八O年十月)放假的当天下午四点,我回到了家,回到了我当了三年生产队长的生产队。

“地是怎么样分的”?“队里干部的看法”;“社员的心情如何”等等,我内心带着疑问,走进了社员马二叔正在干活的地里。二叔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干农活的里手,队委会的委员,我当队长时,还是我生产上的“参谋”呢!

“啥时间回来的?”二叔脸上堆笑,亲切地问。

“刚下车,我就来地里了”。

“还没有忘记农民是怎样干活的吧?”

“不但忘不了,我还希望队里快快搞好呢”。

一阵寒暄之后,二叔循着我的问话,打开了话匣子。“现在咱这有希望啦,和你当队长的时候大不一样,那时你也没有少操心,队里也没有搞好。可现在,你走才二年多,咱队已经差不多了,吃粮过了关,有一半户像金牛家、国杰家已经富起来了,饭吃得好,衣穿得好,槽里有牛,圈里有猪,比个工人还拿钱哩!就是我家,现在也养了两头牛,都是几个月前一百多元一头买来的。可现在,哪头给两百元我也不卖”。“这样搞社员满意不?”“那还用问,谁不想发家致富!”

“啊!你问地是咋分的?这可不是分单干,走回头路,这叫联产承包责任制,咱队里的地全分下去了,就是队里按劳力把地包给社员。给你定产量,多打归你,少打罚你。你也看见了吧,今年的秋管就是八仙过海,所以,庄稼好坏不太匀,你放心,吃不完的粮食。”

群众对现在的形势都说啥?我又问。

“大部分都满意,因为这样使大家越过越富。也有不满意的,像那几户工人家属,孩子多,劳力少,种地有些困难,现在队里面正在想法给他们照顾。啥事要看大部分,不能讲个别人,对现在形势,还有人说是复辟呢”。

最后,二叔关切地问我:“你在大地方,知道的政策多,农村现行政策不会再变吧?”

我想了想,这样回答他:“以后,对人民有利的政策是不会变的,你不是知道党要使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的吗!至于责任制的事,前天电台还在表扬我们地区呢。报纸上也说了,就是对一些把地乱分的生产队,也不过是引导过来就行了,你放心,共产党不怕农民富。现行政策是实事求是的政策,现在的政策符合我们这里的实际,怎么能随便变动呢。”

晚上,我回味着自己忙忙碌碌的几年队长生活,又想想党的现行政策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