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波澜壮阔、奋勇前进,从苦难到辉煌的思想之源、力量之源。在新时代,我们要赓续红色血脉,继承并发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与重要阵地,必须充分发挥团结凝聚师生等重要作用,自觉承担起继承与发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光荣任务。
1、体悟真理力量,坚定理想信念
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逻辑清晰,其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灵魂,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理论优势。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堂,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
科学理论是正确行动的先导,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科学信仰的理论之基。百年党史波澜壮阔,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武器,将共产主义作为最终目标,将信仰的力量转化为实际行动,进一步认识和改造世界,牢牢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才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才使得中国在走向繁荣发展的征程中不断取得胜利、行稳致远。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新时代思政课的指导思想。将伟大建党精神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重要内涵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堂,必须讲清楚几个关键问题。
必须讲清楚我们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基本内涵和政治品格,讲清楚党自诞生以来就坚持不懈追求真理、保持革命理想的光荣传统。必须讲清楚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深刻理解心中有信仰是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强敌、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必须讲清楚大学生应当如何运用科学理论夯实理想信念之基,例如挖掘党史中敢于追求科学真理、勇于坚定信仰信念的故事,学习李大钊、方志敏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从而坚定新时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以信仰之力、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将真理和理想的思想伟力转化为砥砺奋进的强大动力。
2、培育担当意识,厚植家国情怀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伟大建党精神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担当的精神特质和家国情怀,展现了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强大优势。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堂,要求我们以担当意识厚植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厚植家国情怀,矢志不渝坚守初心使命,把自身的生存发展与民族的未来、人民的前途紧密结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才有了最坚实的依托,党的事业才有了最深厚的社会基础与最有力的保障。
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与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新时代我国高校的建设发展定位应该与国家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相连。因此,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必须要“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高校思政课课程目标的设置也须与此相对应,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伟大建党精神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重要内涵科学融入思政课,有利于促进新时代高校育人使命与国家发展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实现高度一致,坚定新时代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仅是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也应是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因此,高校思政课在讲授过程中,首先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家国情怀教育;其次,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百年历程,讲清楚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百年历史;再次,要鼓励大学生将实现个人理想与胸怀家国理想结合起来,将服务国家、民族和人民与实现个人价值结合起来,以勇于担当的精神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3、砥砺顽强意志,塑造坚韧品格
胜负之征,精神先见。伟大建党精神中“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重要内容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始终保持的顽强意志,展现了党强大的精神优势,是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堂,就要用这种顽强意志塑造新时代大学生的坚韧品格。
党在百年奋进过程中凝聚的不怕牺牲、敢于牺牲,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坚强意志和优秀品质,以及“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精神,体现在革命烈士的视死如归、英雄人物的顽强奋斗、先进模范的忘我奉献等方面,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排除万难、克服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奋进新时代“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未来属于青年,青年人身上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高校思政课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育人目标,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弘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是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要阐释好中国共产党“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说明党曾遭遇的艰难险阻、风险挑战与付出的惨烈牺牲,进而帮助新时代大学生深刻理解党应对危机困境的伟大实践及历史启示;要阐释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内涵,了解国内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从而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培养新时代大学生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坚韧品格。
4、指引价值追求,提升道德修养
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展现了党强大的道德优势,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与崇高的价值追求。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堂,就要用崇高情怀指引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就是要坚持人民立场,体现信党爱党为党的政治担当。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中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对党忠诚,是每一位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义务,早已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液,落实到一言一行之中,成为党一路走来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从胜利到胜利的重要保证。
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鲜明价值取向。因此,思政课的重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教学内容中要包括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要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教育为主线,坚持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政治品质和深厚情怀。高校思政课首先要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精神,讲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意义;其次要讲好“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精神实质,让大学生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再次要引导新时代大学生自觉站在人民立场上想问题、做事情,成为新时代的开拓者和奉献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作者:杨光辉,系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堂-光明日报】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1-09/24/nw.D110000gmrb_20210924_1-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