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集

吴雪莉

作者:外语学院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刘旭阳

1925年7月15日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英格兰族。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46年毕业于密执安州立农学院。同年随丈夫中国留学生总工程师黄元波先生来华,1946年至1948年在西北农学院任英语副教授。1956年起受聘于河南大学,成为外语学院的一名英语教师,也是国家第一批外教之一,长期担任英语口语、美国文化和英美文学等本科生课程。1975年12月入中国国籍,1979年10月聘为教授。首批成为河南大学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生导师并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主讲英美文学批评、英美文学、英文写作及阅读技巧等硕士课程,指导并培养出了300多名硕士生。1998年入编《中国专家大辞典》第一卷。1999年和2000年分别招收河南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研究生各一名。曾任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外语系名誉主任。河南省政协第四、五、六、七、八届常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著作有英文小说《中国一条街》 (1958年英国伦敦出版),《实用英语语音学教程》,论著有《英美文学批评史话》、《美国的农业及其农业教育》(英汉对照)。译著有《苦菜花》(在英文版《中国文学》上连载)、《在和平的日子里》(外文出版社)。论文《中国学生与阅读技巧》获评河南省教委1987年度中外教师英语教学研讨会优秀论文,《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培养高层次英语人才》获1989年省教委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7年在《尤金.奥尼尔戏剧研究论文集》发表论文《浅谈尤金•奥尼尔的戏剧语言》;1987年当选开封市先进教育工作者,1988年获省教委优秀研究生导师奖,1993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二等奖。199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2014年5月,由《国际人才交流》杂志、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与开发研究会联合进行的评选中,吴雪莉被授予全国“十大功勋外教”称号。她为中美文化交流、为河南大学外语学院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吴先生长期致力于英语口语、美国文化、英美文学及翻译理论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半个多世纪的执教生涯中,她兢兢业业,诲人不倦,教学方式幽默新颖,对待学生认真严格,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为人治学。在三尺讲台上成就了自己辉煌的教育事业,培养出两名博士生、300多名硕士生及数千名本科生。先生深邃的学术思想、独特的治学理念在我国外国文学评论及外语教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吴先生为河南大学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不辞劳苦。她编订教材、设计硕士课程,开办青年教师研修班等,大大推动了外语学院的学科建设与中原英语教学的发展。外语学院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先生功不可没。先生的治学风范、教学风采,全心全意为学生、为学院奉献的精神,为历届师生所爱戴、敬重,是一代代学子心中的“精神象征”,更是河南大学的一面精神旗帜,值得我们不断学习、传承、弘扬。

先生的爱国热忱为人所熟知,1975年经周总理批示,顺利加入中国国籍,实现了她近30年的夙愿。先生有浓厚的中国情结,珍藏着一面新中国成立前夕制作的五星红旗,年年国庆节都会把它挂在家门口。河大有她的事业和家庭,先生以这里为家、为根,对这片土地热爱得也更为深沉。她血液里流淌着的浓浓中国情,更增添了这位华籍美国人身上的传奇色彩。

作为中美文化交流的“红娘”,吴先生与中国、与开封、与河大结下的半个多世纪的情缘里,见证着新中国的日新月异,见证着第二故乡的发展变迁,也见证着河南大学的蒸蒸日上。三千美景添筹算,九十风光乐有余。她如一棵苍劲的大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又如一块无瑕的美玉,温仁纯真,智慧刚毅。

吴雪莉教授不平凡的经历造就了她传奇的一生,她也正以自身独特的魅力为人崇敬,而这种魅力,将永远伴随着她。

上一条:吴博亚
下一条:吴祖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