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我校历史文化学院邀请,“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李学勤先生来我校讲学。2004年6月26日晚,李先生在科技馆二楼报告厅作了题为“古代文明研究的新希望”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张倩红教授主持。
李学勤是清华大学教授、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文商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美国东方学会荣誉会员。主要著作有《殷代地理简论》、《东周与秦代文明》、《新出青铜器研究》、《比较考古随笔》、《国际汉学著作提要》、《四海寻珍》等。
李学勤先生的报告共分考古学的新发现、古文字学的新进展、自然科学技术的新结合、文明理论的新认识和中原文明研究的贡献等五个部分。
在讲“考古学的新发现”之前,李先生高度赞扬了河南大学研究古代文明的优秀传统和我校师生的优良学风,他说,早在50年前接触夏商周文化时,他就已知道河大,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考古学的发端与河南大学有密切的关系。始于1928年的安阳殷墟发掘,河南大学的尹达、石璋如参与了发掘,两人后来都成为中国考古界的泰斗。李先生对“重大考古发现”作了通俗而准确的阐释,他认为“重大考古发现”可以改变人们对一个历史时期、一种文化、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历史的认识,这才叫“重大发现”,而不是出土了很多“宝贝”。李先生重点介绍了2003年以来的几次重大考古发现,他说,2003年元月19日陕西省眉县杨家村西周青铜器窖藏最大的意义是第一次用考古材料证明了西周王室世系,与《史记》所记大致相同;2003年3月中旬济南大辛庄发现甲骨卜辞,说明了殷墟以外的方国也有卜辞;2004年初陕西岐山周公庙遗址,五爪梁发现大规模西周墓葬群,有好几座有四个大墓道,又发现几十片甲骨,出现“周公”字样,据考证应是周公旦,为寻找西周王陵提供了重要线索。
中华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具有伟大的世界意义和特殊的民族意义。作为首席科学家,李先生满怀热情地介绍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相关情况。“夏商周断代工程”是通过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以解决夏商周年代问题,涉及的学科包括历史学、考古学、古文献学、古文字学、天文学、测年科学等。夏商周年代学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及早期活动提供重要参考。李先生对“与自然科学技术的新结合”作了详细的阐释,“新结合”指既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又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李先生还特意讲了 “中原文明研究的贡献”。李先生反对“文化传播论”,反对认为中国古代文明是由中原向周边传播的“中原中心论”,但认为中国古代文明还是以中原为中心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造就了中原。李先生高度评价中原地区与早期文明相关的考古发现,并高度评价了了河南大学和河南的学者在中原文明研究方面的成就,他认为河南大学校友安金槐先生便是其中的代表,并对安金槐先生为登封王城岗龙山文化城址和二里岗商城的发掘和研究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给予较高的评价。
李先生在讲座结束时表达了对河南大学的深厚感情和对我校师生的期望,希望我校师生有更多的人参与古代文明探源研究,希望河南大学师生对即将启动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多提建议并加入研究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