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我校教育科学学院又迎来三位嘉宾: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厦门大学教育研究所所长刘海峰教授,全国高等教育研究会理事、国家行政学院博士朱国仁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博导单中惠教授。他们先后为该院师生作了三场精彩学术报告,奉献了一道丰盛的教育学知识大餐。
报告会由刘海峰教授对“河南贡院与清末科举制的转型”问题的阐述发轫,刘教授从贡院的形成与发展入手,运用大量鲜活的历史图片和简明文字,介绍了古代贡院中的明远楼、号巷、号舍等特色建筑,并讲述了河南贡院的发展历史及其成为中国科举制度的终结地的过程。他还深刻剖析了科举制度转型后的具体情况,消除了大家对科举制的模糊认识与理解,并联系到当前高考改革问题,有力驳斥了部分人士关于高考改革的错误论调。
接着,国家行政学院朱国仁教授围绕“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当代大学生的选择”进行了精妙论述。他运用形象的曲线图、精确的统计数据直观展示了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增长情况,进而引发了对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思考。同时,结合最新研究动态,他提出了自己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道路选择的独特视角。针对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朱教授指出,大学生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自身全面素质:“成专才”的同时也要“成通才”。最后,他强调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应变能力。
最后,华东师大博导单中惠教授漫谈教育史。单教授指出,教育史对我国教育发展很重要,了解历史可以使我们的研究高于历史。他讲解了传统史学、新教育史学及新新教育史学的研究方法:口述方法、量化方法、心理分析方法等。单教授强调教育史研究要有新的视角、新的方向。最后他为教科院教育史研究提出了宝贵意见并与现场师生进行深入而广泛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