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0、23日,中原社会与中西文化交流研讨会举行期间,应历史文化学院之邀,上海大学陶飞亚教授、美国惠特沃斯大学Anthony E. Clark教授、中山大学吴义雄教授、耶鲁大学Martha Lund Smalley教授相继做客历史文化学院名师学人讲坛,分别就传教士在华和基督教史的研究发展等问题举办了四场精彩的学术讲座。
20日上午,在题为“改革开放以来基督宗教在中国的历史研究”的讲座中,陶飞亚教授指出,改革开放后基督教研究成为一个开放性甚具活力的学术研究领域,并日益向区域史发展,强调文化侵略论不是一种历史研究的理论方法。下午“明清中西关系史:国內外传教士档案馆研究情況与方法(太原)”讲座中,Anthon教授援引晚清太原教区惨案为例,阐述了传教士档案在重建义和团运动历史中的作用,指出近代史上中西文化的冲突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基督教传播只是一个载体,而不应该曲解和唾骂。
23日上午,吴义雄教授在题为“史料、范式与中国基督教区域史研究——以华南地区为例”的学术讲座中,围绕“史料与话语权力”、“视角、模式与基督教区域史研究”等议题进行论述,提倡基督教区域史要主动向主流学术界开放,打破疆界,实现学术共同体。下午,在“传教士文献在中西文化交流研究中的利用——情牵故土”的报告会上,Martha教授指出近代传教士留下的信函著作等资料不仅是研究宗教的工具,也是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并以个案分析的方式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文献资料。
陶飞亚,上海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历史系教授,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副会长。Anthony E. Clark,中国史专业教授,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冲突与调适方向。吴义雄,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西文化交流、近代基督教史,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Martha Lund Smalley,耶鲁大学神学院档案馆馆长,与人合作出版的《抢救我们人民记忆的档案书册》已经被翻译为六种语言。
报告会结束后,旧金山大学利玛窦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吴小新博士对本次学术会议作了总结,陶飞亚教授以四个标准高度评价了此次交流会,并对河南大学和会场工作人员表达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