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资讯

文学院辛永芬教授受邀参加中国之声《乡音密码》栏目

作者:段鑫鑫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马洁

一部河南史,半部华夏史。在河南,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河南方言,如同一条流淌不息的文化河流,将这份深厚的历史积淀展现得淋漓尽致。2024年11月9日上午11点,由中央广播电视台直播的《乡音密码》第二期——《学好河南话,穿越到秦汉也不怕》顺利开播。河南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顾问、文学院教授辛永芬作为特邀嘉宾,在节目中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河南方言中的古字遗韵、古音回响、古词新解,揭示了河南话历经千年而依然繁荣发展的深层原因,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语言盛宴。

谈及河南方言,一个音调曲折多变、意蕴丰富的“噫”字,以及标志身份认同的“中”字便会立刻浮现于每一个河南人的脑海。辛永芬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通过引述“至圣先师”孔子面对爱徒颜回离世时的沉痛悲叹:“噫!天丧予!”以及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经典感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生动展现了“噫”字跨越千年的历史沉淀与河南方言的雅致韵味。在追溯“中”字之源时,辛永芬教授则巧妙地援引《战国策·齐策二》中的“是秦之计中,齐燕之计过矣”,有力地佐证了“中”字悠久的历史渊源,同时深刻揭示了“中”字对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情特质所起的重要作用。

在讲述专业知识时,辛永芬教授匠心独运,借河南豫剧《朝阳沟》的经典唱词“棉花白,白生生;萝卜青,青凌凌”,以诙谐幽默的口吻,精妙解析了中古时期独特的“尖团音”语言风貌;以河南开封繁塔(读作‘po’)的实例,生动直观地向观众阐释了音韵学中的“古无轻唇音”理论;引用陆游关于“正音”的论述——“中原唯洛阳得天地之中,语音最正”,有力地证明了洛阳雅音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文化生命力……

此期《乡音密码》节目阅读量达68万余次,辛永芬教授以其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幽默的语言风格,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河南方言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也为河南方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注入了新的活力。千年古音河南话,绵延华夏语言韵。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大学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全体教师将矢志不渝,为方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争取更大突破、贡献更大力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