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资讯

外院学子三下乡:奇“豫”天地之中 语颂国粹少林

作者:田林涛 郭倩玮 苗恒源 李易鸿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马洁

炎炎夏日,青春如火。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外语学院依托中原文化的宝贵资源,立足新时代青年成长需求和外语人才培养要求,规划并组建“奇‘豫’少林 语颂国粹”中华文化传承队。实践活动以登封市少林友谊学校和嵩山少林寺为主要阵地,于7月9日-7月18日通过“教-学-访-研-译-传”多种形式,实现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的融合发展。

寓教嵩山下 学武少林间

实践队秉持“文武并进,教学相长”理念,清晨与武校学生共练少林功夫,认真学习一招一式;授课时则发挥专业优势,不但开设单词、音标、绘本、日语、俄语等外语类课程,还开展党史、围棋、手工、音乐等趣味教学,为孩子们带去知识与乐趣。夏日在朗朗的歌声里、在师生互动的欢声笑语里也沾上了清爽的少年气。

互为师生的教学成果在最后一天的文艺汇演上完美呈现。歌曲大串烧、红色经典诵读、英语单词大比拼、武术表演……这些节目是实践队“教学相长”的最好证明,也是“友谊”学子精神面貌的充分展示。

立天地之中 访少林传奇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活动期间实践队前往嵩山少林寺开展研学活动,近距离感悟少林文化,领悟非遗精髓。队员们深入碑廊和少林功夫传习馆,了解少林寺的兴衰与历史、欣赏精妙绝伦的雕刻艺术、赏鉴少林明清古兵器;在藏经阁旁,依“异国武僧”之托,以飞花令、招式连连看等游戏寻回珍贵信物。

“天地之中”孕育了不朽的少林文化,而少林的悠远及深厚还得益于一代代武僧及少林学子的用心传承。实践队员与世界少林功夫之星、国内外习武者、武校教练、武校学生等进行深度访谈,探讨少林之根与少林未来。交谈间,实践队了解到,少林功夫借少林文化展览、少林文化日及武术联合会等途径,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武校教练与武校学生谈及武学之路,他们满脸自豪,表现出坚定的信念。习武者的一招一式不仅是为了技艺的精湛,更是对精神和道德的追求,深刻体现了中国武术的精髓与哲学智慧。

译禅武精神 研少林发展

恰逢全球少林考功大赛总决赛,世界各地少林参赛者、表演者和爱好者共赴少林寺,共同见证这场武林盛会。为打破交流障碍,实践队员发挥外语专业优势,担任翻译志愿者,助力国际交流。在此过程中,队员们用语言作纽带,将少林功夫“禅修主心,习武主身,禅武合一,技道并重”的内涵、将少林考功大会公平公正公开的精神、将少林寺“和平、健康、慈悲”的祝福、将中国人民开放、自信、友好的态度传达给到场的外国友人。

在志愿活动之余,实践队积极与参赛者深入交流,发放问卷,对少林功夫术语英译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少林功夫术语的翻译存在不统一、不稳定的问题,如英文和拼音表达混用;解释性的译名未形成有效传播;一种招式多种译文等。这不仅会导致理解误差,还影响少林功夫的国际传播效果。通过研究,实践队认为长远来看,将汉语拼音作为标准化译名并进一步推广是一种科学的、有效的、有助于中华文化传播的翻译方法。

武术出国门 国粹传天下

实践队围绕“嵩山何以孕育少林文化”这一主题对少林功夫的起源、发展、服饰、礼仪、建筑、段品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等方面开展资料整合工作,思考如何制作少林文化基础知识多语种宣传册。此外,队员们正在紧锣密鼓地整理创作活动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和少林文化传播调研报告,以期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借助语言的桥梁,推动少林功夫和少林文化继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真正做一名中华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弘扬者。

十日时光,虽短却重,实践队通过投身乡村支教、学习少林功夫、采访少林传奇、开展社会调研、提供翻译服务、传播少林文化等各类社会活动,见证了少林文化的博大与深远,更在多样的活动中找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实践队意识到,想要真正理解少林文化、推动少林文化走向世界,要结合语言知识,注重创新传播内容、方式和方法,与时俱进,推动人文双向互动,引发全球文化共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