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配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6月6日,河南电视台旗下大象新闻报道了系列短视频《当考古遇上科技:破解史前玉都之谜》。历史文化学院古代玉器检测研究中心参与了对河南南阳黄山遗址出土玉器的检测工作,为解开史前玉都之谜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持。
张友来教授在河南大学实验室接受大象新闻采访
河南南阳黄山遗址为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遗址是一处年代跨越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涉及玉石器制作性质的中心性大遗址,是目前南阳盆地中已发现的面积最大,遗迹规格最高,内涵丰富的遗址,反映了当时南北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社会复杂化和文明进程,是探讨南阳盆地、江汉平原文明起源和文化发展的关键遗址,也是中华文明研究的关键遗址,为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次重大发现。
黄山遗址获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图源:截取自河南卫视2022年4月6日新闻报道)
黄山遗址出土了大量玉器,这些玉器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精湛,引起了考古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研究这些珍贵的文物,历史文化学院古代玉器研究中心受邀参与了对黄山遗址玉器的检测工作。在此次检测中,古代玉器检测研究中心的成员们充分发挥了跨学科、跨专业的优势,采用了先进的科技手段对玉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通过对玉器的成分、结构、制作工艺等方面的检测,成功揭示了黄山遗址玉器的独特之处。
据历史文化学院古代玉器检测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友来教授介绍,黄山遗址出土玉器材质,经过与独山采集的矿物标本对比,符合独山玉的矿物特征,把黄山遗址出土玉器定为独山玉没有问题。这些玉器在制作过程中经过了选材、打剥、切割和琢磨等多道工序,展现出了史前先民高超的制玉技艺。此外,张友来教授表示,马俊才研究员在玉器加工场所周围发现了类似砂浆的沉淀物,通过科学实验明确了什么是解玉砂,以及解玉砂的形状和成分,填补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治玉工艺研究实质物证的空白。此次检测工作的成功,不仅为黄山遗址玉器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历史文化学院古代玉器研究中心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该中心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加强与考古机构的合作,为更多珍贵文物的保护和研究贡献力量。
历史文化学院古代玉器检测研究中心是一个专注于古代玉器研究和检测的学术机构。该中心依托于河南大学丰富的考古学科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致力于对中国古代玉器进行科学检测、技术研究和文化价值评估。历史文化学院古代玉器检测研究中心自2019年成立之初,便以其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团队,在古代玉器的研究与检测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该中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王巍教授担任主任,张友来教授和金锐副教授、王万茂高级工程师共同担任副主任,确保了中心在学术研究和实践操作上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中心配备了一系列高端科研设备,包括超景深电子三维显微镜、便携式XRF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便携式拉曼光谱仪等。
《玉见月河——桐柏月河出土玉器》
中心积极与多个省市考古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参与了多个重要考古项目。如黄山遗址、石家河遗址、殷墟遗址、三星堆遗址、滕州大韩东周墓地、郭家庙曾国墓地、南阳桐柏月河墓地以及南阳夏饷铺鄂国墓地的出土玉器检测研究工作。张友来、乔保同主编的《玉见月河——桐柏月河出土玉器》一书,经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遴选,入选2023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项目(http://www.ncha.gov.cn/art/2023/6/9/art_2318_46155.html),并入选2023年河南省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项目(https://wwj.henan.gov.cn/2023/06-11/2759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