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资讯

新闻与传播学院举办河南省播音与主持艺术教育30周年学术论坛

作者:新闻与传播学院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马洁

继往开来,跨越发展,凝心聚力,踔厉向前。10月28日,由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焦裕禄干部学院主办,国家级新闻与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大学口语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协办的河南省播音与主持艺术教育30周年暨“面向智能时代的播音主持艺术实践与教学”学术论坛在我校明伦校区举行。天津传媒学院执行校长李晓华教授,河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主任杨萌芽,开封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河南焦裕禄干部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文柏松,新浪河南总经理乔新等出席活动。来自中国传媒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河北大学、上海体育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陕西科技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我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兄弟单位领导老师及我校二百余位校友、在校师生济济一堂,共襄盛举。

开幕式由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乔石豪主持。

杨萌芽对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专家表示诚挚的欢迎,并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河南大学发展的各位朋友表示由衷的感谢。在河南省播音与艺术教育三十周年之际,他回顾了河南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创办历程,期待专业发展更加美好的未来。

文柏松代表河南焦裕禄干部学院感谢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以“沉浸式课堂——您好,焦裕禄”为例,强调守正创新,打造信息化、智能化的播音与主持专业,用鲜活生动的语言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同谱写新时代党性教育的新篇章。

王鹏飞表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新闻与传播学院创新驱动和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始终坚持“立足中原,面向全国,质量为本,教学为先”的理念,为社会培养播音主持的全媒体人才,期望与各界专家、全体校友携手共进,共同推进专业建设发展。

乔新作为业界媒体代表,深情回顾了自己在河南大学学习成长的点点滴滴,指出河南大学是河南省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强调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是思想文化宣传的实践者、创作者和执行者,是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和传递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强海峰代表新闻与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分享了专业发展短片“我们的30年”,讲述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从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再到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三十年跋涉求索,三十年坚守拼搏,河南大学为全国广播电视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培养了数以千计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当前,恰逢学校“双一流”“双航母”战略叠加的重要发展机遇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将坚守专业初心,锤炼专业匠心,增强专业信心,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实践等方面不断释放新的活力,作出新的贡献。

会议主论坛阶段由河南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科带头人强海峰主持。

李晓华以《智能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为题,讲述了播音与主持艺术教育的三十年。回顾专业发展历程,河南大学始终坚持文化底蕴,重视人才培养。他强调,弱人工智能阶段应该为播音主持专业培养全媒体传播人才和非媒体口语传播人才。

中国传媒大学张政法教授从视域转换的外展与内探出发,指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需进一步调整与提升,以求找到真正的价值;陕西师范大学朱晓彧教授分析了目前主持人场域转换的困境,以及身份定位与修辞策略的匹配难题,强调要平衡主旋律话语和平民式话语;河北大学李亚虹教授指出目前教学面临新要求、新学生、空间小、实践少的痛点,借此提出“五维一中心”培养模式;山东师范大学姜燕教授提出了新文科背景下的学科交叉及多元协同,从“学与术”的视角探析了播音发声理论的建构;上海体育大学朱俊河教授从播音专业60年悄然发生的两次转向出发,阐述了从播音到主持再到专业的发展趋势;陕西科技大学李亚铭教授从播音学科的源起、言说的力量、数字口语传播三个方面出发,强调了语言学的价值及播音学研究的必然意义;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王海燕教授从明确办学理念、培养核心竞争力两方面讲明了播音与主持专业培养的路径。

本次会议共设五个分论坛,分别是“播音主持艺术实践生态”“智能时代的播音主持想象”“守正创新:播音主持艺术教学的经验与问题”“应用广域化:红色文化传播中的有声语言实践”“研究生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主题,携论著分享观点,在思想的碰撞中激发了学科的新智慧。会后,部分参会人员前往河南焦裕禄干部学院,体验沉浸式课堂,体悟焦裕禄精神,感受红色文化口语传播的创新实践。

本次学术论坛的召开,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新思考、注入了新活力,为智能时代播音主持艺术实践与教学指明了发展路径,进一步增强了播音与主持专业师生服务国家战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精神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