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资讯

X+MIBS2023首期:郑州大学副校长臧双全回母校交流学术

作者:王丹 邹雪艳 摄影:吕炤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马洁

以“增进学者友谊、促进学术创新、推进‘一流’建设”为旨归的河南大学“X+医学”学科交叉午茶会(X+Medicine Interdisciplinary Biweekly Seminar,HENU.简称“X+MIBS”)2023年第一期于3月4日在金明校区曾宪梓楼214学术报告厅举办。我校杰出校友、国家杰青、中原学者、郑州大学学术副校长臧双全教授应邀回母校作“币金属团簇修饰与组装及其生物医学应用”专题学术报告。基础医学院季少平特聘教授、材料学院副院长白锋教授、化学化工学院赵俊伟教授参加与谈。报告会由药学院副院长宋仕永教授主持。

我校副校长苗雨晨接待并向臧双全简要介绍了河南大学学科交叉午茶会创办初衷、发展经历和取得的初步成果。他希望两校要加强联系与合作,协同推进河南省高等教育“双航母”战略,也希望臧双全校友常回母校交流学术,一如既往支持母校发展。

主题报告从“金属团簇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组开展的金属团簇相关研究工作”三个方面展开。臧双全指出,随着技术的进步,高精尖行业对材料制造的要求更高:更精准、更高效、更精密、更原子经济。原子制造为解决“未来制造”提供了一条全新路线,而团簇必将成为原子制造的一个重要方向。其团队利用金属团簇作为结构的基本单元,针对金属团簇的结构制备和功能开发严重失衡的现状,创新性的提出推动团簇实际应用的关键是团簇精准制备并实现稳定和功能化。在此基础上,臧双全提出了精准化学策略:定点修饰和定向组装,同步提升稳定性和功能化。这不仅大大提升了金属团簇的稳定性,也使得金属团簇在荧光传感、生物医学、催化和军工等方面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他围绕经过修饰和组装的币金属团簇在生物医学应用进行了重点介绍与展望。如利用金属团簇为载体嫁接左炔诺孕酮药物,使其具有生物标记、药物递送的能力;利用荧光探针、手性分子和多肽等药物活性分子对金属团簇进行修饰或配位组装,可用于荧光成像、抗超级细菌和抗肿瘤等领域,并实现诊疗一体化。臧双全表示,币金属团簇的生物医学应用已成为其团队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学科交叉创新潜力巨大,成果转化前景广阔,他对此充满信心并寄予无限期望,也希望母校师生能够参与其中,开展深层次合作。

季少平、白锋、赵俊伟和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王华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魏建设教授、河南省天然药物与免疫工程重点实验室石家华教授等就药物靶向、机体代谢、未来金属药物等问题与臧双全教授进行深入探讨。会场讨论热烈、学术气氛浓厚。来自药学院、基础医学院、材料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近40余名师生参加会议,腾讯会议同步直播。

据悉,“X+医学”学科交叉午茶会源于2019年6月创办的“河南大学生物&医学午茶会”(Henan University, Biweekly BioMed Seminar,简称“HU-BBS”),至今已成功举办55期。校内外医学、生物学、数学、药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等医理工相关学科专家学者3000余人次参与线下思维碰撞、交流互鉴,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广州医科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省人民医院、香港心脑血管健康工程研究中心(CoCHE)等多名专家学者应邀讲学,并与我校专家学者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教育部主管的《大学与学科》杂志发表相关实践探索的理论成果。

臧双全,郑州大学化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学术副校长兼学科与重点建设处处长和化学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中原学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河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持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基金委重大研发计划重点项目等多项重要科研项目。担任中国化学会分子聚集发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学会晶体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超分子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Wiley出版社《Aggregate》期刊副主编、《中国化学快报》副主编、ACS出版社《Crystal Growth & Design》期刊编委、《无机化学学报》编委。发表系列高水平研究论文,包括Nat. Chem.,Natl. Sci. Rev.,Sci. Adv.,Nat. Commun(2篇).,JACS (15篇).,Angew. Chem(18篇).,Adv. Mater(6篇).,Chem. Soc. Rev.,(4篇)等。所有发表论文被引用超过16000余次,H-index为70。参与撰写3部英文专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