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资讯

HU-BBS:河南省人民医院王梅云教授分享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的应用

作者:张婉君 岑娟 摄影:吕炤 祁静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刘旭阳

11月19日,总第29期、2020年第15期河南大学生物&医学午茶会(Henan University,Biweekly BioMed Seminar,简称“HU-BBS”)在基础医学院6楼录播室举办。省杰出人才、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大学人民医院)王梅云教授应邀分享“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的应用”主题报告。基础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物理与电子学院和抗体药物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天然药物与免疫工程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以及第一附属医院、淮河医院等专家学者60余人在现场共享高端学术盛宴,校内外多名专家学者和广大硕博研究生通过腾讯会议在线参加研讨。

报告伊始,王梅云教授指出,医学影像实质是利用光、电、磁、声等物理现象对人体或人体某部分以非侵入方式获得内部组织影像,具有图像数据量较大、数据差异较大、隐私保护问题突出、数据分布与疾病有关、优质数据集构建代价高、数据分布不均衡、任务复杂多样等特点。开展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研究需要具备标准化影像数据、告诉计算机系统、先进算法和技术、医工结合等基本条件。

随后,王梅云围绕“影像组学研究进展”、“深度学习研究进展”展开了学术报告,并以省医团队研究成果为例,为与会师生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面对医学影像任务复杂多样、数据非标孤立、疾病长尾突发等问题,王教授讲述了影像组学(Radiomics)的临床应用,认为影像组学在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术前淋巴结状态评价等方面都表现突出。王梅云详细介绍了深度学习在医学影像中成功应用的案例。谷歌旗下健康部门Google Health、AI部门Deep Mind联手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研究部门,使用AI系统对乳腺癌进行筛查,大幅降低钼靶影响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为开展提高乳腺癌筛查的准确性和效能的临床试验铺平了道路。使用深度学习技术,可以实现视网膜眼底图像上识别、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糖尿病黄斑水肿,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达到90.3%和98.1%。斯坦福大学团队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对皮肤病进行分类,准确率达到72.1%,优于皮肤病专家的65.8%。王梅云团队创建的多模态核磁共振影像组学肿瘤疗效预测方法,能够辅助医生判断局部进展直肠癌患者术后出现远端转移的风险,为患者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王梅云坦言,人工智能准确率超过人类医生的消息屡见不鲜,但是实际情况很复杂,AI仅是工具,不会完全代替医务工作者的智慧和劳动。报告最后,王梅云提出的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研究应坚持“来源于临床、服务于临床”理念,为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指明了方向。

王梅云表示,影像组学(Radiomics)2012年由荷兰学者Lambin首次提出,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着很多挑战,比如纹理特征基本生物学含义不清楚,缺乏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误认为获得图像特征越多越好,组织提取特征缺乏客观的分子基础“金标准”, 缺乏标准的建模方式。这些为高校图像学和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报告结束后,参会专家和学者与王梅云教授展开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基础医学院季少平教授就癌症病变在影像学上的表现特点问题;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王大勇医师、淮河医院影像科李长波医师提出了在临床诊断中如何使用AI对癌症病人进行治疗指导的问题;人工智能学院柴秀丽教授提出了在保护病患影像和病例隐私加密上目前研究前景如何的问题。王梅云教授对这些问题一一详细解答。在浓厚的学术氛围熏陶下,医、工方向学者思想火花不断碰撞,为医工融合探讨了新的思路。

午茶会后,王梅云教授到人工智能学院开展学科建设、科研创新方面的交流,路杨院长和图像学团队参加。

王梅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河南省医学影像中心主任,河南省神经疾病影像诊断与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访问教授,国际华人医学磁共振学会(OCSMRM)现任主席,国内首位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理事会理事,国内首位国际神经血管疾病学会(ISNVD)侯任主席,国内首位国际磁共振学会认证讲师,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精神成像学组侯任主席。首批入选爱思唯尔国际影像数据库中国知名放射学专家,首批美国放射学院中国影像讲师培训人员,国内首个国际华人医学磁共振学会(OCSMRM)“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国内首个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ISMRM)论文金奖获得者,中华放射学会年度金奖-杰出青年奖获得者。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ISMRM)中国区副主席、程序委员会(AMPC)委员、MR Value Initiative委员会委员、Chapter委员会委员、女子委员会委员等。同时担任中华放射学会全国委员、中华放射学会磁共振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河南省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等。Science、JAMA等杂志审稿专家。在国际顶级SCI期刊JAMA(IF:45.54,SCI被引321次)、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12.121),Molecular Psychiatry(IF:11.973)、放射领域排名第一期刊Radiology(IF:7.937)等杂志发表SCI论文70余篇,被引用1500余次,且2篇论文入选全球TOP 1% ESI高被引论文;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第一完成人1项,第四完成人1项)、二等奖等3项;主持国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合作重点专项1项)等15项;受邀在国际一流会议和国外知名大学如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做特邀英文讲座40多次;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原千人计划、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称号。擅长全身各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尤其精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并在国内首个开展了帕金森病震颤的磁波刀治疗,全国30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引起很大反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