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5日上午,第十七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在我校金明校区行政楼二楼报告厅隆重开幕,本次会议有“传统民居与文化研究”、“地域民居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传统村镇保护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三个主题。
国家住房与城市建设部村镇建设司综合处处长卫琳,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总编沈元勤,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会长陈震东,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陆琦、学术委员闫亚宁,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建设厅村镇建设处相关领导,开封市建委、文物局相关领导,香港民居学会顾问委员谢顺佳出席开幕式。我校副校长刘志军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开幕式由校土木建筑学院院长鲍鹏主持。
刘志军向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在简要回顾了我校发展历程与建筑学科建设概况后,他说,民居建筑在建筑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对中国民居进行探讨是研究中国传统营造技术、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的重要方面,并对其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河南省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更是在民居的保护与研究工作中任重而道远,希望通过此次会议推动我校的建筑学科研工作深入发展,达到更新的层次。最后,他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卫琳代表国家住房与城市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她说,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历史时期,如何在深刻的历史变革中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与传统民居保护的关系;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建筑特色、历史风貌如何有效保全,已成为事关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她认为此次会议必将结出丰硕的理论成果,并祝愿我国的民居研究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陆震东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结合自身的旅行经历提出了对民居保护工作的思索,并强调民居文化的保护工作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得以渗透,使广大农民从中切实受益。
沈元勤、李绪荧、陆琦、闫亚宁也先后为开幕式致辞。他们对我校为此次会议的精心筹备深表感谢,并衷心祝愿我国的民居保护及研究工作得到健康发展。
刘志军与沈元勤代表河南大学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互赠了纪念品。
本次大会中,来自海峡两岸、港澳地区的近200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传统民居与文化研究”、“地域民居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传统村镇保护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主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与交流。会议主题旨在强调民居研究学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体现新时期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的充分结合。大会在主会场举行五场主题报告,两个分会场分别就141篇论文评选出的50篇优秀论文组织小组发言及讨论。
据悉,此次大会由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民居专业学术委员会、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传统民居学术委员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联合主办。会议为期五天,25至27日为开幕式及主题报告、分组报告时间;闫亚宁教授还将在26日晚在行政楼报告厅带来题为《建筑设计的思维,Collaborate&Cooperate》的学术报告;28至29日,与会代表将赴安阳、焦作、洛阳、三门峡、巩义等地市进行实地考察,为理论学术研究提供实践意义上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