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文学院教授王立群在“百家讲坛”录制的“王立群读史记之大风歌”系列节目已播出第七集《屈就汉王》。这一系列节目播出伊始,就掀起了社会各界对楚汉历史的追捧,多家媒体予以关注报道。
2月24日,《郑州晚报》率先报道王立群将于25日再次登上百家讲坛,主讲汉高祖刘邦。此前他在《百家讲坛》主讲了汉代风云人物项羽、吕后、汉武帝及秦始皇等,这是其五年来的又一力作。
2月26日,《中国网》《渤海早报》《齐鲁晚报》《楚天都市报》《深圳特区报》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王立群在百家讲坛开讲《大风歌》的同时,其新书《大风歌——王立群讲高祖刘邦》在北京举行新书发布会。在新书中王立群对语言风格做了大胆的突破,用耳目一新的语言讲述历史中的为人为王之道,告诉现代人要想职场进步,就要善领会、懂博弈。
2月27日,《新快报》刊登《王立群又说又写“大风歌”》的报道。在该文中提到,王立群此次登上百家讲坛,为了迎合市场,让更多观众喜欢,改变了其语言风格。他认为,在百家讲坛讲课是严肃的学术交流,而并非“说评书”。
2月28日,《辽沈晚报》记者电话连线王立群,和他聊起了新书《大风歌》。在采访中,王立群谈到了自己心目中的刘邦,认为刘邦不仅是凡人,也是兵家奇才,更像一位善于管理的集团老总。同日,《成都晚报》也刊登报道,称王立群再登百家讲坛,讲述“不懂女人”的刘邦:“男人是一部书,女人也是一部书,吕后读懂了刘邦这本书,刘邦始终没有读懂吕后这本书。”《华西都市报》在当日的相关报道中,提到王立群关于“学术明星”要把握好度的话题。
3月1日,《广州日报》发表文章《跟平民皇帝刘邦学职场升迁秘笈》,提到王立群眼中刘邦和西汉开国元勋的职场启示录。
3月2日,《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又做了跟踪报道,介绍了《大风歌》系列节目开播以来,王立群在语言风格上的转变和他如何努力在学术含量不打折的情况下,满足不同种类观众的需求。
“王立群读史记之大风歌”系列节目的播出,不仅在社会中引起了热烈反响,也在校内掀起了一阵对楚汉历史的追捧。在王立群教授的微博和河南大学官方微博中,许多学生纷纷留言,表达自己对于《大风歌》的观后感和对王立群教授的支持。
谈到王立群的《大风歌》,文学院大三的学生时光说:“我一直很喜欢王老师讲的课。作为研究中国古典文献的老师,他一直对历史非常着迷,在解读刘邦的同时,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虽然大三课业较多,但我每天中午都会上网看‘百家讲坛’,觉得受益匪浅。”同样,来自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大三学生许诺告诉记者,最近他一直在收看王立群的《大风歌》,为了尽快知道整段故事,他已经在淘宝网订购了王立群的新书《大风歌:王立群讲高祖刘邦》。
王立群,祖籍山东新泰市,1945年出生于安徽霍山县。现为我校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第十届政协委员,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现正在央视十套播出的48集《大风歌》作为“百家讲坛”2011年重头戏在第一季度播出,王立群教授也成为“百家讲坛”开播以来讲述时间最长的主讲人。
2008年,王立群教授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中国魅力50人”,称其为具有“温润之魅”的魅力学者。“中国魅力50人”评选覆盖政界、商界、娱乐、体育界、学者、传媒、民间等领域,囊括每年最热门、最流行、最焦点的人物。南方人物周刊给王立群的入选理由是:“王立群是《百家讲坛》中的一把慢火,温和,持久。他通过‘海选’登上《百家讲坛》,在耳顺之年一夜成名,在他慢条斯理的讲述中,观众有了帝王将相奔来眼底、历史浮沉涌上心头的体验。他让《史记》这部‘史家绝唱、无韵离骚’普及到了寻常百姓的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