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我们要采访,法学院的赵呐老师有些惊讶,因为她一直以“草根老师”自居。她或许还不知道,自己讲授的法理课以及她的生活态度给学生们带来了深刻影响。
一
“上赵呐老师的课,不打瞌睡!”这句在校园论坛上多次被顶起的评价是法学专业学生对赵呐老师最朴实的赞美之一,其中饱含了学生们对她课堂魅力最基本的推崇。
法理学是法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理论性很强、在很多人眼中枯燥乏味的课程。但提起赵呐讲授的法理课,同学们却赞不绝口。课堂上,她答疑解惑,讲解深入浅出,让大家受益良多。
面对同学们的夸赞,赵呐有点受宠若惊:“感谢同学们的抬爱,我属于‘草根’之流。‘草根’自有‘草根’的特点,我的课程应该符合学生的特质。教学是我进步的平台,在课堂上师生之间进行感情交流和信息沟通,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学习。”赵呐在全校乃至全省的讲课大赛中多次获奖,其讲课方式和风格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认可。但对这个忙碌在教学一线的青年教师来说,最重要的荣誉不是这些,而是学生们的评价。赵呐有一套自我“修炼”的独门“秘笈”——让学生做“建议箱”。她觉得上课时对学生的观察十分有限,而老师主观臆测同学们的想法又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为了解学生们的真实想法,让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有存在感和增加互动性,赵呐就在课堂外让学生以纸条的形式反馈对法理学课程的看法,收集学生对她讲课方式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然后进行认真反思,并针对性地从教育学、心理学等书中汲取养分。她希望学生把课堂上的知识充分消化掉,最终融入自己的思想。对同学们反馈意见的尊重、学习思想的渗透和对完美的不懈追求,让她收获了许多真诚的褒奖。
二
课堂上,学生们沉浸在她的法理课中感受正义之光映照下的高尚灵魂;课堂外,她达观洒脱的生活态度也深深感染着学生。在赵呐看来,人生都有一个规划,但现实往往无法和规划完全重叠。比如她之前的人生规划和职业理想并不是做教师,而现今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其中有一定的机缘巧合。人生轨迹的运行带有强烈的个人属性,而个性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你的命运。她经常告诉学生:“人是要讲原则的,讲原则使人充满个性;但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又必须遵从社会规则,因此面对生活要宽容、豁达。应该像圆形方孔钱一样,外圆内方。遇到原则问题必须尽全力捍卫,而需要变通的时候也要灵活掌握。”讲到动情之处,她眉飞色舞,豪放豁达之情尽现。正是对于个性的准确把握,赵呐才能够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
不论是来自课业还是生活的压力,赵呐总能以自适的心情对待。活在当下,志在未来,不被情绪主宰,从不放弃努力的脚步,这是赵呐一贯秉承的生活态度。她自信大方的特质和开阔包容的胸襟,让面对她的学生们一次次如沐春风。
三
赵呐大学时期活跃在多个校园社团之间,有“博学才女”之称。她以身为范,告诫学生要好好度过大学生活,少留遗憾;要多一份坦然,从书中历遍“上下求索”的漫漫征途。
在赵呐眼中,读书和教学都是永无止境的。每次上课,她都会引入新鲜话题,在基本框架固定的前提下不断变换演绎方式,让课程常讲常新,让学生收获一种思想和能力。“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我总觉得人生就是一个攀爬的过程,登顶的愿望是无止境的。爬山之时,虽心有畏惧,但眼前的现实让你奋起,脚下还有大地和山脚可以依赖,身边的人会给你向上攀爬的力量。而一旦你爬到半腰想放弃时,却发现向下和向上一样因难,无依无靠,因此会开始彷徨、恐惧……于是你咬牙追赶坚定信念努力登攀,当终于到了山顶,举目四望,却发现一山更比一山高。于是对于下一座山,你又有了征服的欲望……这就是“草根老师”赵呐的完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