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7月21日上午,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河南大学主办的大型戏剧文献《樊粹庭文集》出版座谈会在郑州举行。
省政协主席叶冬松,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会长王全书,省政协副主席靳克文,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华豫剧促进会名誉副会长李志斌,省政府党组成员、省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路国贤,省政府原省长助理、中原文化艺术学院(筹)院长、中华豫剧促进会名誉副会长卢大伟,省政协原秘书长,省社科联副主席、中华豫剧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秉义,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庆,省社科联党组书记李庚香,省文化厅巡视员董文建,省文联副主席何白鸥,我校党委书记关爱和,校党委副书记王凌出席会议。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我校党委宣传部、文学院、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艺术学院、民生学院、出版社等单位负责同志与会。会议由张秉义主持。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陈宗兴专门为《樊粹庭文集》出版赋诗祝贺。董文建宣读了诗作:“连南贯北融百调,承前启后集大成。聚纳贤粹促发展,振兴豫剧开新程。”
关爱和代表代表河南大学向与会的各位专家表示诚挚的欢迎,向参与《樊粹庭文集》整理编校工作的校内校外专家和同仁表示诚挚的谢意。他说,樊先生执著坚韧的从艺态度和永不停顿的探索创新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樊先生以培养高尚自主的人格精神为先导,尊重个性,发掘潜质,量材授艺,循序渐进的育才方式,在当下仍具有不容忽视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关爱和指出,《樊粹庭文集》的出版,既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和保护的重要成果,也为高校戏剧与影视专业师生提供了丰富翔实的戏剧宝典。以《樊粹庭文集》的出版发行为契机,走进樊粹庭先生的精神和艺术天地,继承发扬樊粹庭先生的改革信念,学习传承樊粹庭先生德艺双馨的艺术风范,弘扬渊深博大的中原文化神髓,促进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繁荣,是我们当代学人和艺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我们要继承先生的事业,把先生开创的豫剧优秀传统发扬光大。
河南大学出版社社长 、总编辑张云鹏表示,《樊粹庭文集》这部文化宝典的问世,不仅彰显了中原大地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河南大学的朴实学风,也已全息聚焦的方式揭示出近百年间豫剧变革发展的风雨历程,为当下全球化背景下戏剧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切实的艺术参照。在介绍《樊粹庭文集》的资料来源、编校原则、卷次划分及校勘方式后,他表示,整理编校《樊粹庭文集》,为中原戏剧的繁荣发展提供借鉴和参照,是河南大学出版社坚持以学术品位和社会效益为主导的河南大学出版社的责任和义务。《樊粹庭文集》出版发行带来的强烈反响将给全体同仁带来极大的荣耀,也将激励我们以整理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为崇高的使命。
王全书从五个方面解读了《樊粹庭文集》编辑出版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其一,《樊粹庭文集》堪称中华豫剧史上最具动态历史感的集成式戏剧宝典;其二,“樊戏”成功的要诀在于三维互动式的编演机制;其三,贴近世情、追踪时代、广摄博取、雅俗共赏的进步戏曲观;其四,将戏剧视为寓教于乐、移风易俗、激浊扬清、净化人心的“宇宙事业”;其五,“樊戏”不仅是中华豫剧从古典走向现代进程中的一架坚实的桥梁,也是一座巍峨的丰碑。他指出,《樊粹庭文集》的出版发行,是中国戏剧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辉煌盛事,填补了早期河南梆子到现代豫剧这一伟大变革进程中原创性戏剧文献的空白,将作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整理工作的标志性产品而挺立书林。这部巨著全息式地具象出豫剧成熟繁盛的动态轨迹,诠释樊粹庭先生作为“现代豫剧的奠基者和开路先锋”的时代内涵,为众多戏剧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厚重翔实的经典范本,也为当下传承保护珍贵的民族戏曲遗产、促进戏剧文化的繁荣发展、维护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作出了不同凡响的贡献。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所长、梅兰芳纪念馆副馆长刘祯,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刘彦君,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康保成,省文学学会会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孙广举,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陈涌泉,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吴亚明,省内学者马紫晨、刘景亮、王艺生、王洪应、韩德英、谭静波、王永宽,樊粹庭先生的弟子、国家一级演员关灵凤等纷纷发言,盛赞樊粹庭先生对豫剧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大家一致认为,樊先生尊重艺术规律,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文化担当,为豫剧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非凡贡献,奠定了豫剧作为大众艺术、作为人民艺术的基础。专家们对《樊粹庭文集》的出版发行给予了高度评价,大家表示,《樊粹庭文集》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一座文化丰碑,是一种文化自觉的产物。《樊粹庭文集》的出版,是河南地方戏曲研究的重大突破,不仅仅是河南省文化界的大事,也是全国文化界特别是戏曲界的大事,不仅填补了豫剧研究史乃至中国戏剧研究史上的空白,同时也为今后的豫剧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参考和重要的借鉴,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艺术价值和时代价值。
张秉义表示,《樊粹庭文集》的出版,不仅在河南戏曲研究史上具有开创意义,而且为中原戏曲文化建设和发展也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河南省是戏曲大省,戏曲文化资源十分丰厚。这次座谈会对于我们今后加强进一步深入对中原戏曲文化的研究,以及对其他著名的戏曲名家进行深入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就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戏曲艺术作品和相关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就一定能推动中原文化的快速发展,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
据悉,从2005年春天樊粹庭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各方达成共识至今,《樊粹庭文集》的筹划和出版历时七年。文集的初步整理工作主要依靠河南大学河南地方戏研究所历届在读研究生接续承担,专业编校任务由河南大学出版社重大项目部承担。文集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是河南大学百年校庆学术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集共计六卷,主要由创作剧目、改编剧目和手札评鉴三部分组成,荟萃了樊粹庭先生倾尽毕生心血编创并亲自执导演出的五十余部经典名剧,辑录了樊粹庭四十年艺术生涯的自传、日记、导演手记、论文、随笔、剧评、书信、杂著和各个历史阶段见诸各地报刊的评论文章,各册均附有弥足珍贵的作者生活照、演出剧照和图片资料,文集规模逾三百万字。
在接受采访时,《樊粹庭文集》主编张大新教授表示,《樊粹庭文集》的整理编校工作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读者的接受和评判却刚刚开始,围绕“樊集”的传播和研究则更需要深化和拓展。河南地方戏研究所将针对樊粹庭的戏剧改革理念、创作思想、剧作主旨和编导艺术、“樊戏”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等,展开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从而形成更具有历史厚重感、更具有鲜明学术特色的理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