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一腔真诚尽人伦——苗书梅

作者:高源 侯斐烨 任思杰   来自:原创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刘旭阳  

只需一眼,就可将她灿烂的笑容尽收心底;些许寒暄,她会质朴真诚对你推心置腹。当我们的视线和她的视线相遇,心中那积存多年的对老师的敬畏感却忽然变得模糊,代之以毫无距离感的亲切与熟稔。几句简单的交谈因她恬淡而不张扬的言语都会成为温柔的回忆。她爽朗的笑声透着无人能抵挡住的热情,让人只觉得像在忙碌的生活中邂逅了一个久违的知己。这个人就是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院长苗书梅老师,全国优秀教师获得者,2013年度河南省师德标兵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2013年10份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 候选人。在工作中她凭着一腔热情,抱着一个理想获得累累硕果;秉着一份真情,坚守一种责任育得四海桃李。在工作之外,她又尽心尽责地扮演着为人母、为人女等各种角色,享受着身边的人带来的人间真情。

“最民主家长”的育女经

虽然在工作中苗书梅是一个行走于笔墨江湖的文人,一个沉吟在古今文化的学者,但她更是一个和睦家庭里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是一个女儿的同时也是一位母亲。对女儿她悉心教养,疼爱而不溺爱,要求严格而不牺牲成长的快乐。

这个夏天,苗书梅的女儿刚刚考入高中,回想起女儿的成长点滴,她微笑时轻垂的眼帘下神采飞扬。俗话说:“晚来得子多娇惯”,苗书梅35岁时家中才加入了女儿这个小成员。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天下所有父母的难题,对于女儿苗书梅自然万般疼爱,但没有一丝的溺爱。“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从没有娇惯过,我对我女儿也是如此。”苗书梅说,在女儿3岁之前,她的教育堪称严格,“习惯是孩子在小的时候就开始养成的,要培养好习惯必须得管的严。”小到吃东西,大至外出散心她都亲力亲为,女儿床边一遍又一遍讲述的童话故事见证了幼小的心扉被母爱开启。点滴生活中她言传身教,教孩子孝敬老人,学会感恩,知荣辱,辨是非;教孩子勤奋好学,订阅课外书,扩大知识面;为了让孩子早点独立,学会自我保护,这位有远见的妈妈特意让孩子初中就开始住校生活……现在很多家长为自己的孩子报各式兴趣班,希望孩子能够多才多艺,可苗书梅却不这么认为,“我从来不强迫女儿报什么班,不以成绩论成败,孩子成长中快乐才是第一位的。她初中三年一直是班里的文宣委员,高中是团支书,学习方面现在能考到年级第六,唱歌运动都不错,养成了乐观、独立、宽容的好性格。”她对女儿的平等与尊重,也换得了女儿口中“最民主家长”的表彰。作为母亲的苗书梅,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孩子成长的脚步总会歪歪斜斜印在母亲心上,孩子像新苗,她像雨露般滋润着新苗茁壮成长;孩子像花蕾,她便像春风一样吹拂着花蕾悄然绽开。

一片孝心在玉壶

子女优秀的背后少不了家长呕心沥血的付出,苗书梅是一位成功母亲,同时也是一个优秀的女儿,可繁忙的工作使得她对家人不能不留有遗憾。“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时间多陪陪家人。”简单的话语透露着苗书梅对母亲的深深歉意。学院里学科的建设发展工作日益繁重,对工作高度负责的苗书梅更加忙碌;虽然过度劳累也让她的身体病痛不断,但是她不敢有半点松懈;在历史学三个一级学科调整申报过程中,虽然她患了带状疱疹,但她坚持边打点滴边改材料;这样一来她回老家的时间就显得更加紧张了。“百善孝为先”这句话对研究古代史的苗书梅来说比谁都了解的透彻,所以她常常自责作为女儿的她因工作未能在家侍奉年近八旬,身患肺气肿,长期卧床的母亲。航行的船总要靠岸,远行的人总要回家。再忙再累,魂牵梦萦的永远是家,心头牵挂的永远是母亲,所以端午和中秋假期好不容易挤出了空闲时间,她便放弃得来不易的休息机会,推掉老友们邀请的聚会,带上家人赶回老家。能紧握母亲布满皱纹的双手,能陪母亲回忆旧时往事,能和家人一起在饭桌上欢言畅叙,寻常人家里的简单事对于这个在外多年的女儿来说已是幸福。“如果我不是院长,每个月就能多回家一次吧。”不是抱怨,不是谦虚,质朴的话语后面是一位女儿匆忙的步履和她对家中亲情的守护。

对母亲的遗憾苗书梅要在跟自己生活在一起的婆婆那里加以补偿。她跟婆婆的关系一直特别好,他们已经共同生活了15年,三代五口人在90平米的房子里融洽相处,共享人伦之乐。她笑言:“我们小区有很多人都认识我,我还很疑惑,我又不认识他们,后来才知道是婆婆经常在他们面前夸我。”而她自己之所以能一心扑在工作上,功劳大部分都要归功于自己的婆婆。她说“老人们要求并不高,吃饱穿暖,不受气就行,他们也是很体谅儿女的。”油盐酱醋茶,酸甜苦咸辣,这是平凡普通过日子的家,因为有爱这里也成为乐园,成为港湾,也只有家庭这个“小家”经营得成功,才能成就学院这个“大家”的成功。

乐观善谈的“苗大姐”

正如苗书梅把家庭里温馨欢乐的气氛看得很重要一样,她也总是让自己保持积极的状态。“做教师,就是做一个永远的乐观主义者”这是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者比格勒对于教师人生的理解,身为教师的苗书梅完美诠释了这句话。她说话时没有情绪上的大起大落和震撼激烈的手势表情,只有家常话般的轻松和沁人心脾的惬意,喜欢交谈的她常常只三言两语就把简单的事表达的很精彩,也缩短大家与她的距离,这让很多人乐意与她做朋友。

“我一直都喜欢与不同的人交流。”在开朗的苗书梅看来,与不同的人交流或许是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在90年代,苗书梅乘火车去杭州开会,旅途中她热情的与邻座侃侃而谈,一路欢歌笑语后,大家竟然一致认为她是一位幼儿园老师,“这么活泼的人怎么可能是一位研究历史的大学老师?”现在想起这次“质疑”苗书梅仍会笑得合不拢嘴,“谁说女博士呆板?”个性的随意洒脱,让苗书梅的想法常常天马行空,这也帮她结识了一大批朋友。年轻时,苗书梅经常与朋友们彻夜卧谈,或许在这你言我语的交谈中友谊的种子就已经悄悄埋下。在苗书梅读研究生的最后一年,宿舍新来一位同学,就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苗书梅俨然一位大姐,不断热心地为新同学提供各种帮助和指导,两人成了好姐妹。毕业后,忙碌的两人很少见面,但联系从未中断,暑假时“苗大姐”还将女儿“快递”到这位同学家——哈尔滨去游玩了一圈。斗转星移,岁月蹉跎,没有一颗热忱的心何来如此亲密的友情?

作为全国宋史研究的知名学者,苗书梅需要经常出席各式大型会议,习惯朴素衣着的她经常为“穿什么”而犯愁,这时“苗大姐”身边的好姐妹们便自告奋勇带她去逛街,为她考量最贴身的款式,选择最合适的颜色。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在出席众多会议的同时,“苗大姐”也结识了不少天南地北的同仁。“有的人只是因为吃过一顿饭,一起住过几天,我们便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每逢过节都互相寄送贺卡。”从工作到生活,从课题研究到孩子教育,开朗的“苗大姐”到哪都是大家最喜欢的朋友。如今“女博士”早已成为“女教授”,但不变的是苗书梅那洒脱爽朗的笑声。

老师之所以受人敬畏,是因为他们往往拥有难以估量的影响力。苗书梅的影响力不光在学术上,更在品格上。研究历史是用心去感受时间,去细细品尝着那无尽岁月沉淀下来的美:那一座南山,悠然独立,承载着五柳先生的桃源一梦;那一展画屏,山河锦绣,绵延着万紫千红的盛世歌舞;那一叶扁舟,万顷碧波,遨游在烟雨朦胧的三月江南……性格洒脱开朗的苗书梅从复杂变迁的历史中发现了尘封的宝藏,更从或得或失的生活中品味出了人生的真谛。敬业奉献是苗书梅教坛几十载风雨的永恒追求;在工作之余她乐观生活,用一腔真诚去呵护亲情,这是她在这浮华的社会和喧嚣的人群中演绎的真诚乐观待人,尽职尽责做事的别样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