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打造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河南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作用,成为加速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途径。“全国两会”期间,河南日报连续刊发我校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暨“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协同创新中心苗长虹教授研究团队的系列研究成果,为河南籍的“两会”代表、委员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建言献策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该系列研究成果先后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网、人民网、求是理论网、新华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东方网等媒体全文转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丝绸之路经济带:轴心文明交流对话与合作发展的友谊桥梁》发表于2014年3月2日河南日报理论版,该文从全球化和文明交流对话的角度重新认识“一带一路”战略,认为古丝绸之路是轴心文明之间联系互动的支撑,新丝绸之路则是全球化时代文明交流对话的桥梁。新丝绸之路是我国营造国际发展环境的战略途径,对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挥大国担当作用、利用全球化机遇实现和平崛起和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应将代表中国轴心文明的中原地区和核心节点郑州、洛阳、开封等包括进来,将中原经济区作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枢纽区域进行布局。
《在丝路发展新格局中构筑国家战略支点》发表于2014年3月8日河南日报理论版,该文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在重塑国际地缘格局,也必将重塑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格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地处内陆腹地的河南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也带来了新的历史挑战。中原经济区要以陆桥通道为基础,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实施“东引西进”战略升级版,争创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承东启西国家战略支点和内陆开放国家战略枢纽,将郑州规划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为丝绸之路—陆桥经济带这一国家发展“一级”战略轴线提供战略支撑。
《着力打造丝路经济带的东方战略枢纽》发表于2014年3月19日河南日报理论版,该文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中原崛起提供强大开放动力,为提升郑州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并进而向国家中心城市目标迈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空间。郑州应发挥东方战略枢纽的功能,以航空枢纽为核心,推动多维立体式交通运输建设;紧紧围绕建设内陆亚欧自由贸易区这一目标,依托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不断提升航空港开放门户功能;加强与中亚、中东欧之间的合作交流,探索区域合作的新体制机制,争做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发展、改革创新的枢纽节点。
近年来,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暨“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协同创新中心,以中原经济区转型发展为核心,积极推进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先后承担了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河南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区集群化发展研究”、河南省工信厅项目“河南省工业空间布局调整优化研究”、国土资源部与河南省合作项目“中原经济区国土规划”、濮阳市政府项目“濮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规划”、新密市政府项目“新密市耐火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研究课题,相关成果被河南省工信厅、发改委、国土厅以及濮阳市、新密市政府采纳,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高水平的智力支持。
链接地址:
《丝绸之路经济带:轴心文明交流对话与合作发展的友谊桥梁》http://newpaper.dahe.cn/hnrb/images/2014-03/02/04/hnrbRBLLRBLLC140302_h.pdf”
《着力打造丝路经济带的东方战略枢纽》
http://newpaper.dahe.cn/hnrb/images/2014-03/08/08/hnrbRBLLRBLLC140303_h.pdf
《着力打造丝路经济带的东方战略枢纽》
http://newpaper.dahe.cn/hnrb/images/2014-03/19/06/hnrbRBLLRBLLC140319_h.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