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9日下午,著名学者、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金耀基教授应邀来校作题为《大学之理念》专题讲座。讲座前,校党委书记季波会见了金耀基教授一行。讲座由校党委副书记杨萌芽主持,各学院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主管学科建设副院长以及学生代表参加讲座。
讲座伊始,金耀基教授以数千年教育史为轴,穿透古今中西,叩问大学本质。从春秋战国“诸子争鸣”,到汉代“独尊儒术”后经学与科举构建的“伦理-政治”一体化范式,揭示了传统教育在人格塑造与功利导向间的千年博弈。面对近代变局,他以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事件为切入点,展示了中西文明的认知分野,继而梳理传统教育的现代转型脉络,从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蹒跚探索,到科举废除后新式学堂的兴起,直至蔡元培引入德国洪堡理念革新北大,剥离经学神龛、确立“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理念,完整勾勒出中国教育从“经学时代”向“科学时代”的转型轨迹。谈及西方大学传统,金先生追溯中世纪博洛尼亚大学的自治基因、洪堡改革催生的研究型大学范式,以及美国赠地学院开创的“大学服务社会”模式。他强调,西方大学从宗教母体中剥离后,形成的“学术独立”传统,与中国“政教合一”的教育史形成对照。在此基础上,金先生呼吁中国大学在文明对话中锚定文化自觉——既吸纳西方学术规范,亦激活儒家“修齐治平”的责任伦理。他特别援引《大学》首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作结,强调真正的大学需在技术狂潮中坚守“人之为人”的价值内核。
在提问环节,师生围绕“通专之辨”和“人文底色坚守”的热点议题与金先生深入交流。
杨萌芽在总结讲话中表示,金先生以宏阔的历史视野、深邃的哲学思辨,系统阐释了人类文明进程中大学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对大学的未来,金先生强调既要“求真”,更要“求善”,对我们有很大启迪。杨萌芽指出,此次报告对我校未来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我校将恪守“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以终为始,奋勇争先,努力建设研究型综合性国际化一流大学。
讲座结束后,金耀基教授一行参观了我校明伦校区近代建筑群。
金耀基教授是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教育家、散文家和书法家。1935年生,浙江天台县人。台湾大学法学学士、台湾政治大学政治学硕士、美国匹兹堡大学哲学博士。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院长、社会学系主任、社会学讲座教授,大学副校长、校长等职。先后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研究,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任访问教授。2004年自大学退休,现为香港中文大学荣休社会学讲座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1994年至今)、西泠印社社员。
金耀基教授的学术成果除在国际学术专刊发表多篇论文外,中文主要著作有:《从传统到现代》《中国的现代转向》《中国现代化之终极愿景》《中国文明的现代转型》《中国民本思想史》《中国社会与文化》《中国政治与文化》《社会学与中国研究》等书。中国现代化与现代性之研究是金耀基教授一生之志业所在,第一本书《从传统到现代》问世迄今已半个世纪,其论述影响不止一代之人。
文字以外,金耀基教授还深好书法,是誉满海内外的书法名家。其书体风格气韵生动、摇曳多姿,自成一格,可称之为“金体书”。2017年,集古斋联同香港中华书局分别在香港与上海为金耀基教授举办了两场“金耀基八十书法展”,同时出版了他的两本书法集《金耀基八十书法集》及《金耀基八十书法作品集》、集结金耀基教授八十岁后所书墨宝,名言金句、古诗词、对联、个人创作文章等均有取材,是中国文学与书法艺术的合集。2018年,集古斋又携手北京荣宝斋于北京举办“金耀基教授书法及文献收藏展”。2021年底与香港美协主席林天行先生于集古斋举办“金耀基‧林天行书画展”。2023年7月于山东青岛市美术馆举办“墨香雅韵 笔若惊鸿”金耀基 · 林天行书画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