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端学术论坛在我校金明校区行政楼152会议室举办。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共河南省委原书记、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徐光春,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梅荣政,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卢黎歌,以及来自人民日报社理论编辑部、武汉大学、西北农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贵州遵义师范学院、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商丘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和河南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0多名专家共聚一堂,热烈研讨。我校党委书记卢克平及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专家、教师和博士生代表等参加论坛。论坛分为上午的主题发言和下午的专家研讨,分别由卢克平和梅荣政主持。
在上午的主题发言中,徐光春对习近平总书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讲话作出深入、精辟、透彻的阐释。他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内容为基础,以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思路贯穿其中,带领大家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重温了讲话内容,并将原讲话内容的“四个问题”通俗化为“五个重大关键问题”,最后概括提炼出“落实”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中的关键”。
徐光春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意义重大,它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前沿阵地;办好思政课的最终目标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徐光春以清晰的思路、精炼的语言将讲话中的“四个提供”“三个坚持”“一个加快”“两个培养”以及教师“六个要素”、思政课“八个统一”进行了深入阐述。他特别强调,要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学习研究透彻,最重要的是要将其落实落地,取得实际成效;作为领导、学科带头人,要有信心、有魄力把党关于思政课的政策方针贯彻落实到位。
梅荣政针对“发挥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一问题,以独到的眼光就“如何培养教师”作了一番精彩论述。他认为,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内容所提出的“四大问题”涉及到社会各部门各层级的工作,仅从学校角度而言,培养教师、引导学生才是学校的重要任务。他表示,面对新时代要求,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应当勇担责任,培养一支信仰坚定、学识渊博、具有深厚理论功底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梅荣政回顾历史,以党中央发布文件为线索,逐步剖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政课相结合的过程,以一幅历史长卷向大家展示了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的态度以及办好思政课的决心。他表示,办好思政课不是一个教师、一个部门的事情,它是关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因此,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带头人等要统一思想认识,清醒认识培养高素质思政课教师的重大意义。他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强化师德师风教育、科学研究、建立新的评估体系和标准等方面提出培养高素质思政课教师的具体建议。
卢黎歌在主题发言中表示,要坚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他以“三性一力”的内在逻辑作为突破口,以缜密而清晰的思路将“三性一力”的复杂关系加以阐述。他认为思想性是立德树人之本,理论性是思想性的系统化、学理化形态,针对性是依据实际对思想理论具体内容的遴选和再创造,亲和力则是思想性、理论性的艺术化、人格化展示。他还强调要防止“三性一力”在教学中发生错误偏向。在思想性方面,要防止教学中概念化、娱乐化、表象化的偏向;在理论性方面,要防止教学中肤浅化、简单化、口号化、结论化、形式化的偏向;在针对性方面,要防止教学中脱离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自说自话、纯学术化、纯知识化的偏向;在亲和力方面,要缩短师生距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亲其师”中“信其道”。针对以上情况,卢黎歌还提出了增强“三性一力”的十个“融合贯通”的重要举措。
在下午的专家研讨发言中,16位专家紧紧围绕“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一主题,本着如何进一步把思政课办好、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位这一根本问题,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以不同的视角分别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在研讨中,专家们提出要把思政课打造成为铸魂育人的金课,要从内激发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要从宣传工作的角度办好思政课,要处理好思政课教学与研究的关系,要培养思政课教师的情怀,以及要加强思政课教师教学管理机制改革等。大家在充分的交流和热烈的讨论中迸发出思想的灵感、智慧的火花,为办好思政课提供了重要借鉴。
梅荣政在总结时指出,要以此次学习为契机,不断促进思政课的建设与发展,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于思政课建设的全过程,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他同时对河南大学在思政课建设方面的做法和成绩给予肯定,并鼓励河南大学发扬榜样作用,为思政课发展贡献出更多的学科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