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
首页
河大主页
学校新闻
专题聚集
理论学习
思政教育
理论宣传
河大资讯
通知公告
基层动态
科研动态
媒体河大
河大风采
河大美文
视听河大
图说河大
河大视频
河大广播
河大报刊
官方媒体
首页
河大主页
学校新闻
专题聚集
理论学习
思政教育
理论宣传
河大资讯
通知公告
基层动态
科研动态
媒体河大
河大风采
河大美文
视听河大
图说河大
河大视频
河大广播
河大报刊
官方媒体
旧版入口
专题聚集
首页
-
专题聚集
-
专题聚焦
-
迎接北京2008奥运...
-
正文
《大河报》申奥成功时,我就在现场 ——河南大学教授张举玺回忆所亲历的申奥现场
2008/07/25
作者:尚杰 来自:本站原创
来源:
已访问:
责任编辑:srg
-分享-
0717a4501.jpg
0717a4502.jpg
0717a4503.jpg
0717a4504.jpg
□见习记者尚杰通讯员徐振云文图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许多当年曾亲历申奥历程的人都不禁感慨万千,曾在俄罗斯留学的
河南
大学教授张举玺就是其中一位。2001年7月,他参与CCTV莫斯科申奥报道团,进行了为期14天的采访报道,并在俄罗斯世贸中心的投票现场目睹了令全体中国人激动万分的时刻,而他的翻译和同期声工作也为央视及时、准确的报道作出了重要贡献。
7月10日,在
河南
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当他向记者展示他当年采写的一批申奥报道时,仍然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危难之际,受命为CCTV翻译
在俄罗斯留学、工作10多年的张举玺能够讲一口流利的俄语。2001年,他在俄罗斯国立普希金语言学院攻读报刊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同时兼任《莫斯科华人报》首席记者。
2001年6月20日,CCTV莫斯科申奥报道团(以下简称报道团)抵达莫斯科,当时报道团只带了英语和法语翻译,没有带俄语翻译,但报道团却需要在当地搭建演播室和新闻中心,需要大量采访俄罗斯官员和群众,语言不通成为报道团开展工作的最大障碍。
报道团紧急向当地华文媒体、留学生求援。7月1日,张举玺首先被吸收为报道团成员,并被报道团任命为翻译组组长,进驻奥委会国际会议中心。在那里,他担负着对外宣传和同声传译的双重任务,跟随央视记者进行采访报道。
在为期14天的采访报道中,张举玺始终奔波在采访第一线。隐藏在镜头后面的他一方面要将问题翻译给采访对象,同时又要将他们的回答配成电视同期声。为了保证技术术语不出差错,张举玺不厌其烦地向双方技术人员征询意见、斟酌词句,力求词通达意,一天往往需要工作上十五六个小时。面对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他虽然身心疲惫,但仍高质量地完成了报道任务。“现场采访的时候,不能有其他任何的想法,大脑要集中全部注意力,把心思放在能不能按原话翻译出来的任务上面。”
在肩负繁重传译任务的同时,张举玺还坚持亲自采访,积
极为《莫斯科华人报》、中国新闻网供稿。他在《莫斯科华人报》上发表了《为北京申奥 喝彩助威》、《战地黄花分外香——胜利后的回忆》等许多及时、新鲜、意义重大的新闻报道,这些报道大多都被国内媒体广泛转载。
在《CCTV莫斯科报道团见闻》的报道中,张举玺自豪地告知读者:萨马兰奇先生于7月8日下午亲临报道团设在IBC(国际广播中心)的演播室进行观察。“萨马兰奇迈步到演播台后,平易近人地坐在主持人的位置上寻找和体验主持人的感觉。一个劲儿地夸奖演播室漂亮。”7月12日,张举玺在中国新闻网上发表的《聚焦莫斯科:莫斯科华人全力支持北京申奥》一文,当时在网上转载率超过1万次。
意料之外,工作中“小插曲”不断
但没有想到的是,报道团在当地开展工作后,遇到了多次不太愉快的“小插曲”。
7月6日,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组委会突然通知,要实行挂牌进入制度,事先未来得及申办采访证的记者被拒绝进入大会主会场和IBC新闻中心,报道团翻译组成员也不例外。没有翻译到场,中俄双方技术人员不得不用英语交流,给正常工作造成了困难。
7月7日上午,报道团负责人粟斌得知情况后,马上找到IBC负责人进行协调。该负责人直接同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警察司令部取得联系,一个小时之后,命令下达到IBC会场警卫长,特意为报道团翻译组放行。后来经过多次协调,最终翻译组成员才获得了通行证。
最惊险的“小插曲”要数7月13日投票日的断电。当天中午,CCTV报道中心演播室正在向国内直播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现场,多伦多申奥团声情并茂的陈述深深吸引了报道团成员的注意。就在此时,演播室突然停电,顿时陷入一片漆黑,而这时距离北京申奥代表团的陈述不到3个小时,如果不能恢复供电,意味着届时不能向国内直播北京申奥代表团的陈述。
技术人员立刻打开房门,借着廊灯检查设备,检查发现设备没有过载。他们又顺着供电电缆跟踪来到配电室,发现一根电缆被人齐刷刷地剪断,剪下的一段被带走。“当时分析肯定是反动势力在搞破坏,想干扰北京申奥”。相关方面的专家迅速赶来,在不到20分钟内就完成抢修,恢复供电。为防止类似事件发生,IBC派出专人进行看护。报道团成员悬着的一颗心才算放了下来。
感动于心,华人支持奥运的力量
“整个采访报道过程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华人对北京
申奥的激情和支持,让我感受到了华人的力量。”张举玺说。
从6月底开始,在莫斯科留学生中刮起一阵为申奥大军当翻译、推动北京申奥的旋风。为了保证国家奥委会、北京奥申委、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等众多单位在语言上畅通无阻,莫斯科大学、列宁师大、普希金俄语学院、友谊大学等10多所高校留学生们纷纷行动起来,自告奋勇为北京申奥队伍担当翻译。
为给北京申奥助一臂之力,留学生们放弃了假期旅游计划,推迟了回国探亲的打算,不顾期末考试的劳累,全身心投入北京申奥大军中。他们像潮水一般从俄罗斯各地汇集到莫斯科,徜徉在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期待用所学的知识为北京申奥出一份力。
与此同时,很多在俄罗斯的华资公司放弃大量业务,把支持北京申奥摆在首位,包括老总在内的工作人员纷纷派出自己的车辆,到各代表团驻地为代表们提供交通服务。“当时,从乌克兰饭店到斯拉夫宾馆,从金环宾馆到世贸中心,从俄罗斯大饭店到人民宾馆,到处都能看到华资企业、中资代表处的车辆在奔跑。”为满足申奥代表们的用车需要,司机不够,一些企业老总担当起司机,亲自驾车接送,而这些车辆为北京申奥成功也架起了桥梁。
当地的华人媒体更是不遗余力宣传北京申奥,在《莫斯科华人报》、《世纪日报》、《龙报》、《中华消息报》近10家报刊中,无论是哪一家,都能找出大篇大篇有关北京申奥的报道。各家报刊各展所长,用文字和图片形式,以最快的速度向莫斯科华人、俄罗斯人介绍北京申奥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全世界各国仁人志士对北京申奥能否成功的各种看法,为北京申奥争取了舆论空间。
激动一刻,记者将手中机器抛向空中
“其实,当时忙着工作也没有太多的感觉,现在想起来,能够站在主会场目睹投票是一笔珍贵的人生财富。”张举玺说,在最扣人心弦的7月13日,他始终和两位央视记者占据着主会场内的直播点,不时地将会议进程同声传译成中文传播出去。
虽然之前北京的呼声很高,但投票那天,现场的华人仍捏了一把汗。据张举玺介绍,尤其是当天中午,多伦多申奥团以丰富多彩的陈述方式赢得国际奥委会成员的阵阵掌声,陈述一结束,陈述人员径直来到一楼的新闻发布厅载歌载舞,庆祝他们的成功。加拿大各媒体记者趁机推波助澜,大造声势,仿佛多伦多已经申奥成功,在各国记者中引起一阵轰动。
当天下午4点(莫斯科时间,以下相同),北京申奥代表团
开始限时45分钟的陈述。简洁生动的表达,加上精彩的音像展示,会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陈述开始没有多久,天空中突然响起惊雷,莫斯科下起了瓢泼大雨。CCTV、北京电视台、加拿大电视台、美联社等众多新闻媒体设在会场外的拍摄点遭到雨淋,工作一度中断,CNN电视台拍摄转播设备电路浸水起火。这场意外的大雨持续近两个小时,直到国际奥委会主席宣布北京申奥成功,方雨过天晴。“后来,有国外记者开玩笑说,这场雨保佑了北京获胜”。
张举玺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当日的投票过程。下午6时许,国际奥委会的第一轮投票结束,5个城市的奥申委成员和各国的媒体记者紧紧盯着主席台就座的三位奥委会副主席,乃至他们在投票结果上签字的细小动作都不放过。3分钟后,第一轮投票结果公布,日本大阪被淘汰出局,其他4个城市没有一个得票超过半数,原预计北京第一轮投票出线的愿望落空,现场气氛再次紧张起来。
第二轮投票开始,各国申奥成员和媒体记者几乎都屏住呼吸,焦急等待,一颗颗心都提到嗓子眼。计票结束,大会秘书将结果呈交三位副主席审核,三位副主席审核后把投票结果装入一个浅蓝色信封中,封口。从左至右依次签上名字,再由秘书将信呈交给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6时10分,出现令全体中国人激动万分的一刻、今天国人都不再陌生的一幕:德高望重的萨马兰奇用颤抖的双手打开密封的信袋郑重宣布:胜利者——北京!
“听到这个消息,在场的中国记者们都直接把手里的设备抛向空中,来表达内心的激动。”张举玺说,现场的华人和中国记者欢呼雀跃,泪洒投票现场。一时间,在场的中国人成为各国记者采访的对象,中国、北京成为抢拍的主题。
回忆起那段难忘的岁月,张举玺说,申奥成功只是举办奥运会接力赛中的第一环,期待着举办的环节能够表现得更好!“对于北京奥运,有说不完的祝福”!
人物链接
张举玺,男,1964年生,
河南
辉县人。198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俄语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俄罗斯国立普希金俄语学院,获报刊语言学硕士学位。2005年6月毕业于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获新闻学博士学位。2005年10月回国,现任
河南
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河南
大学特聘教授、
河南
大学传媒研究所所长、
河南
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申奥10多天的时间里,张举玺在央视搭建的演播厅里工作。
张举玺展示他在申奥采访过程中使用的证件。
张举玺与主持申奥直播的白岩松在会场里合影留念。
上一条:
媒体河大:奥运火炬将来我校传递
下一条:
《光明日报》专访 关爱和教授:我的两个期待
返回列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