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集

学科建设奠定河南大学发展基石

作者:张召鹏   来自:原创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刘春霞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一则喜讯让广大师生和各地校友兴奋不已:2008年10月17日,教育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河南大学协议。根据协议,教育部将对河南大学改革、发展、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扶持。其中,指导和帮助河南大学制定战略发展规划、学科建设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更具有重要意义。

由教育部指导和帮助学校制定学科建设规划,这对改革开放之初的河南大学来说,无疑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是,经过30年的努力,河南大学目前已经拥有了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农、教育等11个学科门类,33个学院(部),72个本科专业;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18个博士学位授予点;24个硕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17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改革开放30年,伴随着中国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日新月异。回眸30年征程,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河南大学的学科建设经历了一段艰辛的征程。

1978年,还被称作开封师范学院的河南大学仅仅有7个学科、10个系、10个专业。1984年4月6日,学校恢复河南大学校名。从师范院校回归综合性大学,河南大学的学科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当年11月16日召开的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校长李润田在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确定重点学科,坚持教学改革,使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经过几年的努力,到1990年,河南大学拥有成人教育学院和17个系,28个本、专科专业,1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

自1993年至1995年,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河南大学提出了“贴近经济、优化结构、挖掘潜力、办出特色”的学科专业建设原则,适时调整了学科专业结构,并按照文史、理工、经贸管理、外语、体育、艺术6个学院,建立了文、理、工、经、管、法、体育、艺术等比较齐全的学科门类。1993年,河南大学被确定为河南高校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学校进一步加快了学科建设步伐,规范了学科门类和专业。1998年,河南大学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获批博士学位授予点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达到了50个。

“改革开放之初,当时河南大学还是师范院校,所以学校的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师资力量。从1984年开始,河南大学恢复为综合性大学,学科建设才真正走向良性轨道,在原有的基础上,学科结构和专业布局有了一定完善,学科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副校长赵国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该说,从1978年至2000年以前的20多年中,学校的学科建设一直在逐渐完善,不但带动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还为学校在新世纪以后的学科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是一个不断积蓄力量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奠定基础的过程。没有这20多年的积累,后来的迅速发展就根本不能实现。”

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高校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南大学认识到,创建高水平大学,必须具有高水平的学科,而只有加快学校学科建设,才能推动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进程。因此,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在加快完善学校硬件建设的同时,按照“加强基础、发展优势、支持新兴、重视交叉、协调发展、办出特色”的原则,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形成了以文理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建设新格局,为学科建设迈入快车道制定了一系列措施。2000年,结合重点学科建设,经过学科结构进一步调整,学校共有50个本科专业,13个省重点学科。2003年,河南大学实现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零的突破,一举获批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地理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4年,河南大学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通过教育部验收,正式纳入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管理。

发展才是硬道理,学科发展才是学校各项事业进步的发动机。在学科建设的推动下,学校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国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陈小章在《再造中国大学》一文写道:“新河大人对他们心目中河大的企盼和再造河大的决心,让我在为期不长的访问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心灵的震撼。”

2004年4月,教育部部长周济在视察时对河大提出要求,要把学科建设定位好,要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发展原有优势学科的前提下,不断地对学科进行调整,设置新兴学科。周济同志的要求既是动力,也是压力。但在短短的四年内,河大人以自己的努力,在竞争激烈的形势下突出重围,使学科建设捷报频传,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2004年12月,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被列入教育部第五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为河南省高校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经过四年的发展,中心在多个学科领域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2005年1月,河南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签署合作办学协议,邀请专家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对学校学科发展进行指导。在与“两院”合作的基础上,学校于同年7月份开始试办研究生院;2006年1月,河南大学获批1个博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7个博士学位授予点,21个硕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89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值得一提的是,地理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实现了学校博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零的突破;2006年9月,植物逆境生物学实验室成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于2008年3月正式通过教育部验收;2007年8月,河南大学申报的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部获批,涵盖文学、历史、经济、理学、工学5大学科门类。而经济学科和理工科流动站的设立,更是提高了我校学科建设的层次,完善了博士后流动站的结构布局;2008年7月,河南大学在第七批河南省重点学科申报中取得优异成绩,共获得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15个,省重点学科二级学科24个,覆盖了学校108个二级学科,包括学校全部博士授权点学科和绝大部分硕士授权点学科,占到学校学位点总数的59.3%,比学校第六批省重点学科的20个二级学科增加了88个,增幅高达440%!

“河大就是文科突出。”这是以往人们介绍河大学科特色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改革开放30年来,河南大学的学科建设厚积薄发,一步一个脚印,让关注河南大学发展的人们惊奇地发现,这所百年老校在保持文学、艺术、体育等文科优势的同时,生命科学、环境规划、计算机、化学等一些理科也开始崛起,在一些方面和领域发展迅速,具备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基础。

学科建设是大学建设和发展的基石,是体现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不断加强学科建设,才能彰显学校的综合优势;只有努力建设一批一流学科,才能使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在未来8年内,我校将继续贯彻文理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建设方针,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学科群,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扶植和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全面推进学科建设。学校将通过调整学科结构、建设学科基地、加强学科研究、探索学科群建设模式、分层次建设重点学科、加强学科学术队伍建设等措施,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对学校今后的学科发展,校党委书记、校长关爱和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根据省部共建协议,教育部把我校重点学科、学位点等有关布点和建设纳入直属高校整体规划统筹考虑,这必将推动我校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石。”

30年风雨兼程,30载奋斗如歌。在回眸过去和正视今天的同时,且让我们放眼河南大学学科建设的未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