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集

《大河报》驻豫全国人大代表首次对高招不公提出“批评案”

作者:李敬欣 王倩   来自:2009-03-09《大河报》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马翠轩  

【核心提示】

  去年,驻豫全国人大代表对现行高考制度的不公提出“建议案”,但教育部的答复不能让他们满意。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上,驻豫全国人大代表直接提出“批评案”,剑指教育部。代表们说,如果高考制度不公现象今年仍没有改变,明年他们将直接提出“质询案”或“罢免案”。

  名校在豫招生数远低于京沪

  正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人代会上,驻豫全国人大代表继续为河南、江西、山东等地的高考学生请命,呼吁教育部和高等院校给这些地区的孩子更多的上大学、上好大学的机会。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外国语中学校长毛杰用一组确凿的数据来说话,部属院校在河南投放的招生指标大大低于京沪,河南的高考考生比北京和上海的考生失去了更多的上大学的机会。

  2007年、2008年北京的考生人数分别是河南考生人数的12.5%和11.66%,而北京大学在北京投放的招生人数分别是河南的3.7倍和3.62倍;清华大学在北京投放的招生人数分别是河南的4.31倍和4倍。

  2007年、2008年上海的考生人数分别是河南考生人数的12.6%和11%,但是复旦大学在上海投放的招生人数是河南的38.14倍和32.49倍。上海交大在上海投放的招生人数是河南的16.15倍和8.5倍。

  毛杰说,河南的孩子高考500分,在河南连个本科都上不了,而在北京却能上一本、上重点。

  教育资源应向薄弱省份倾斜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说,全国“985”高校43所,河南没有1所,“211”高校仅1所。河南普通高考录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以上,重点院校录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个百分点。

  他提出建议,在高水平大学、重点大学和重点学科的建设和高校招生计划分配上,希望国家能够考虑区域间的平衡,向薄弱省份、向河南倾斜。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说,2004年,教育部决定与中西部12个没有教育部部属高校的省区各共建一所地方高校,目前已有19所省部共建高校。建议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把“省部共建”这个当前由教育部实施的部门工程,提升到和“211”、“985”一样的国家工程高度,加大国家财政的专项投入力度。

  毛杰代表提交的建议中提出,第一步应把全国高校的招生计划拿出一部分,根据各省市考生人数,按比例向各省市投放,且逐年加大这个比例,不断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逐步过渡到全国各高校均能按各省人口基数及考生人数来投放招生计划和录取人数,以实现全国考生进入高校的机会均等,实现教育的公平和公正。

  对高招不公首提“批评案”

  针对教育不公的问题,驻豫全国人大代表首次提出“批评案”。全国人大代表、河南怡和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刚说,去年,他就领衔提交了关于教育不公的建议,但是教育部的答复不能让他和其他代表满意。他就教育部的一些说法逐一进行了反驳。

  教育部的说法之一,是为了照顾基础教育落后地区。难道京津沪的基础教育比甘肃、贵州还要落后?

  说法之二,就是大城市对所在高校贡献大。王刚说,试问教育部:清华、北大是谁投资建设的?不是全国纳税人的钱吗?

  说法之三是大城市的考生综合素质高。王刚代表说,农村学生吃尽苦头考高分,被说成是“考试机器”,而这到底是谁造成的呢?

  说法之四是大城市孩子就业难。大城市的孩子就业难,就得多让他们进入大学。究竟是北京、上海的孩子就业机会多,还是河南等中西部地区的孩子就业机会多呢?

  王刚代表表示,希望教育部慎重对待“批评”,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来,确保高考制度的真正公平、公正,不要只给“批评”一个“回复”了事!如果教育部的答复不能让代表满意,明年他将领衔提交“质询案”或“罢免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