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集

《河南日报》增加干旱农业的科学研究投入

作者:无   来自:2009-03-10《河南日报》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马翠轩  

【回顾】

  水资源短缺是限制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旱地农业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52%,其中没有灌溉条件的旱地约占65%。全国每年有7亿多亩农田受旱灾威胁,受旱面积3.26亿亩,成灾面积1.34亿亩。干旱所造成的损失几乎是其他自然灾害所造成损失的总和。2008年入冬以来,中国多个省份遭遇了严重的旱情。据统计,截至今年2月9日,黄河流域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五省合计受旱面积1亿亩,其中重旱面积2165万亩,干枯面积148万亩。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于2009年2月5日首次宣布启动了Ⅰ级抗旱应急响应。

  【呼声】

  从这次五十年一遇的严重旱灾当中,可以看到全国一半以上的耕地没有水利设施,主要是靠天吃饭。面对严重的旱灾,如何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驻豫全国政协委员呼吁,应高度重视目前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增加干旱农业科学研究投入

  作为从事干旱技术问题研究的专家,河南大学副校长宋纯鹏委员建议,要加大抗旱和生物节水研究的投入。通过利用新的转基因生物工程技术、植物抗旱基因的挖掘和分离、基因聚合技术,培植一批小麦、棉花、牧草、水果和陆稻品种,使其不仅具有节水抗旱的突出特点,又具备稳定的形状和优良的品质特性。通过抗旱耐旱的新品种选育,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发展生物节水,是发展我国作物生产,尤其是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作物生产的重大战略性课题之一,也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和迫切的需求。

  出台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规划

  全国工商联执委宋丰强委员认为,为从根本上提高农业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稳定提高粮食产量,实现国家粮食战略工程建设目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国家应根据粮食主产区各省的土壤类型、作物品种、浇灌需求等特点,制定长远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规”可循,有章可依。

  建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增长长效机制

  宋纯鹏委员和宋丰强委员都提出,要增加抗旱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国家和粮食主产区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增长长效机制,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应把它纳入到扩大内需的投资计划,从根本上提高农业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建设节水设施农业,不断提高农田灌排标准和服务质量,为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可靠的水利保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