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集

曹臻:有感于“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作者:曹臻(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   来自:原创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陈钟  

2009年6月23日下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来到我校金明校区,为近千名师生作了一场生动的报告。徐书记作报告的两个半小时内,整个计算机大楼二楼报告厅座无虚席,掌声不断。

“一部河南史就是半部中国史。”这也是不久前徐书记在我省旅游立省大会上提出的著名论断。在23日的报告之初,徐书记再次提到了这个论断。他表示,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脉和主干,丰富而悠久,当代大学生要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但更要关注新事物,接受新思想、新文化。

徐书记告诫大学生,既不能忘本断根,又不能脱离新鲜文化。如古汉语的文体、文字和语言用法,很多还在台湾等地有所保留,我们至少要看懂看明白,同时又不能成为“老古董”。他希望青年学生不要忘本,更不能脱离现实和新兴文化。

作为历史文献学专业的学生,我个人认为,徐书记的“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的重要论断,是对河南在中国历史地位的准确概括和高度评价。从产生文明的源头看,标志中华文明发源的夏、商、周三个朝代发端于河南,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全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其四”的现状,才有了中国100个大姓中高达78个姓的源头在河南,河南成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从形成文明的标志看,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有三千多年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河南,这里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此建都,200多个皇帝在此执政,许多对中国历史演进和社会变革产生重大影响的政治制度或由中原政治家首先提出,或首先在中原实施;青铜器、铁器等先进生产工具,郑国渠等先进水利工程,精耕细作等先进农业思想,商人和商业活动等均起源和推广于中原,成为农耕文明的代表,成为奴隶制、封建制的形成、完善和鼎盛的标志。从推动文明的传承看,中原历史上名人辈出,生产了璀璨的历史文化,著名的二十四史有八部出自河南人之手,该丛书立传的历史人物中,河南籍的历史名人为912人;唐代留名的2000多名作家中,河南居两成,既有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文字学家、教育家等,也有老子、张衡、杜甫等数不胜数的社会贤达和社会名士,形成了报国为民的侠士试剑、武士弄枪、歌者展喉、文士投笔、官员用智、医生妙手的中原文明。从影响文明发展的思想看,河南地域产生的中原思想文化是儒、道、墨、法等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儒学开山人物孔子,虽生在山东但祖籍是河南,而且讲学、游说的主要活动地域在中原;把儒学推向一个新思想高峰的宋代理学成为宋、元、明、清以来居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其集大成者是洛阳人程颢、程颐;道家思想的老祖宗老子是河南鹿邑人,著作《道德经》不仅影响中国还影响世界,是全球发行量第二大著作;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韩非子也是河南人。这些重要思想成为中华文明体系的核心和主体,长期引领着全国文化发展的潮流,并以宋文化形成为标志,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之一。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这一形象论断,既能够统一全省人民的认知和思想,增强我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有利于增强我们旅游强省、建设文化河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给我们注入了为中原崛起贡献力量的无穷动力。

TOP